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1985, 01, 139-150
近年日本西藏学研究和出版管窥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邮箱(Email):
DOI:
摘要:

<正> 自从十七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传教士相继进入青藏高原以来,我国藏族的历史和文化开始为外人所重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的匈牙利学者乔玛(Alexander Csoma K(?)r(?)s 1784——1842)从欧洲取道阿拉伯来到西藏毗邻的拉达克地区。他在喇嘛寺院里住了七年,长期刻苦攻读藏文,熟悉藏文经典,把毕生的精力献身于藏族历史、语言和宗教文化的研究上。1834——1836年,他先后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藏英词典》和《藏文文法》,以及有关甘珠尔、丹珠尔这两大佛典的论文,开创了利

关键词:
Abstract:

KeyWords:
参考文献

① 河口慧海(1866-1945) :原名河口定治郎,日本关西地区大阪府市人。佛教徒。早年就学于哲学馆(东洋大学前身),后任东京的五百罗汉寺住持。1900年和1904年两度经印度、尼泊尔入藏,被誉为日本西藏学始祖。著有《西藏族行记》。《在家佛教》。《喜玛拉雅山之光》等书。1940年参加了《藏和辞典》的编纂。

② 青木文教(1886-1956) :日本滋贺县高岛郡人。藏学家。早年就学佛教大学(龙谷大学前身),1912年入藏,在拉萨滞留约四年,1916年归国。著有《秘室之国西藏游记》、《西藏文化的新研究》、《西藏的民族和文化》、《谜之国西藏》等书。战后,先后于日本外务省和东京大学任职、任教。

③ 河口慧海从西藏带回的部分收集品,于1983年7月再次在东京展出。据这次展览提供的资料统计,计有大小精美佛画“唐嘎”44幅,佛象12尊,经板3块,另外还有铃杵、铁钵、铜钱、转经筒、版画、陶壶、茶瓶、袈裟、僧帽、藏靴、马鞍、马铃等。

④ 参见《西藏五千公里》(24) ,载《读卖新闻》,1983年3月3日,《大西藏展》介绍,1983年日本东京。

⑤ 关于多田等观搜集的西藏大藏经及藏外文献,可参见他的报告:《谈印经院》,载《日本西藏学会会报》第五号,1958年9月。

⑥ 《西藏大藏经甘珠尔勘同目录》,大谷大学图书馆编,《大谷学报.》11--3,1930年。

⑦ A catalogue of the Lhasa Edition of the Tibetan Tripitaka-In camparison with other Editions,高崎直道编,东京大学文学部印度哲学文学研究室油印本,1965年。

⑧ 《大正大学所藏西藏大藏经那塘甘珠尔目录》,长岛尚道编,《大正大学研究纪要》61,1975年。

⑨ 《大谷大学图书馆藏西藏大藏经丹珠尔勘同目录》,西藏大藏经勘同目录编纂所编集,1976年。

⑩ 酒井真典:《修订增补西藏密教教理的研究(一)》,东京国书刊行会,1956年。

(11) 中村元:《日本关于西藏学研究和密教研究》,东京大学文学部印度文学研究室油印,1965年;松长有庆:《密教的历史》,平乐寺书店,1969年。

(12) 《密教研究文献目录》,清水乞编,月刊密教讲座1-1,1974年9月;又见《日本人的密教研究》,松长有庆编,大东出版社“现代密教讲座8”,1976年6月。

(13) 河口慧海:《西藏传印度佛教历史》(上),京都具叶书院,1922年。

(14) 寺本婉雅:《于阗国史》,京都宠儿书屋,1921年。

(15) 寺本婉雅:《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东京国书刊行会,1974年再版。

(16) 桥本光宝编:《西藏文蒙古喇嘛教史》,东京蒙藏典籍刊行会,1940年;《西藏的喇嘛教》,查尔斯·柏尔(Charles Bell)著,桥本光宝译,京都法藏馆,1942年。

(17) 羽田野伯猷:《噶当派史》,《东北大学文学院年刊》第5号,1954年。

(18) 稻叶正就和佐藤长:《红史·西藏年代记》,京都法藏馆,1964年。

(19) 长尾雅人:《西藏佛教研究》,东京岩波书店,1974年重印再版。

(20) 长尾雅人:《蒙古喇嘛庙调查记(上)(下)》,《东方学报》,1944-1946年;《蒙古学问寺》,全国书房,1947年;《蒙古喇嘛庙记》,高桐书院,1947年。

(21) 壬生台舜:《喇嘛教的历史》,东京大藏出版社,1967年,山口瑞凤:《西藏佛教》,[东洋思想讲座]卷5,东京大学出版社,1967年;平川彰:《西藏佛教》,春秋社,1977年;矢崎正见:《西藏佛教史考》,大东出版社,1979年。

(22) 佐藤长有关西藏古代史和吐蕃史的论述颇多。为使我国藏学界了解他的研究成果,现择其主要论著,依时间顺序,排列于后;《唐代吐蕃的内部构造》,载《史学杂志》52-7,1941年7月;《女国和苏毗》,载《东洋史研究》6-6,1942年2月;《古代西藏史料》,载《东洋史研究》10-3,1948年7月;《唐蕃会盟碑的研究》,载《东洋史研究》10-4,1949年1月;《上古代西藏文化考察》,载《历史学》,1949年8月;《西藏文献的史料价值(上)(下)》载《东洋史研究》10-6;11-2,1950-1951年;《古代西藏的内部构造》,载《古代学》1-2,1952年4月;《吐蕃佛教史料》,载《东洋史研究》13-5,1955年1月;《西藏的过去和现在》,载雄浑社《地理和世界的历史7》,1956年1月;《金城公主的入藏(上)(中)(下)》,载《史林》39-1、 3、 4,1956年1月;《西藏的历史》,载岩崎书店《亚细亚讲座》,1956年8月,《吐蕃入侵长安》,载《京都大学文学部研究纪要4》,1956年11月;《西藏古代史研究的一个问题》,载《古代文化》9-1,1962年7月,《达玛王的子孙》,载《东洋学报》46-4,1964年3月;《吐蕃王的夏牙闷惧卢川》,载《古代文化》15-2,1965年8月;《蒙古帝国的推移》,载《世界文化社》,1969年2月;《西藏民族的统一和喇嘛教的成立》,载岩波讲座《世界历史6》古代6,1971年1月;《唐代关于青海至拉萨间的道程》,载《东洋史研究》34-1,1975年6 月,《唐代青海东边的诸城塞--“玉树县志稿”的介绍》,载《史林》58-5,1975年9月,《“吐蕃”“羊同”的名称》,载《东洋史研究》34-3,1975年12月;《关于河西九曲之地》,载《东洋学报》57-1、 2、 1976年1月,《“吐蕃”“羊同”等的名称》,载《东洋史研究》35-1,1976年6月;《隋炀帝对吐谷浑的征讨路线》,载《江上波夫纪念论集(历史篇)》,1977年5月;《关于<水经注>中记载的大夏河》,载《鹰陵史学》3、 4、 1977年7月;《西藏的噶尔招木伦江》,载《内田呤风颂寿纪念论集》,1978年;《唐代刘元鼎的入藏路线》,载《佛教大学大学院研究纪要》8,1980年3月。

(23) 佐藤长:《古代西藏史研究》(上、下两卷),京都大学东洋史研究会,1958-1959年。

(24) 佐藤长:《西藏历史地理研究》,岩波书店,1978年5月。

(25) 田村实造和佐藤长:《明代西藏史料》,京都大学,1959年。

(26) 佐藤长:《明代西藏的八大教王》,载《东洋史研究》21-3,1962年;22-2,1963年;22-4,1964年;《元末明初的西藏局势》,载田村实造编《明代满蒙古史研究》,京都大学,1963年;《明代西藏的止贡噶举派的系统》,载《东洋学报》45-4,1963年;《明武宗的迎请活佛》,载《冢本佛教史学论集》,京都,1961年。

(27) 石泰安(R.A.Stein):《西藏的文化》,山口瑞凤和定方晟译,岩波书店,1971年。

(28) 山口瑞凤:《古代西藏史考异--唐朝和古代西藏王朝的姻戚关系(上)(下)》载《东洋学报》49-3、 4,1966-1967年,《苏毗的领界--rtsau yur yan rag gsnm Pahi ru》,载《东洋学报》50-4,1968年;《白兰和Sumpa的rLans氏,载《东洋学报》52-1,1969年;《苏毗和孙波:藏和上三如之关系的历史和地理研究》,载《亚洲学报》(英文)第19期,1970年:《东女国和白兰》,载《东洋学报》54-3,1971年;《吐蕃的国号》,载《日本西藏学会会报》第18号,1972年;《甲悉董摩和spu de gunrgyal》,载《印度思想与佛教》,1973年;《“吐蕃”的国号和“羊同”的位置--附国传和大、小羊同的研究》,载《东洋学报》58-3、 4,1977年;《吐蕃王国佛教史年代考》,载《成田山佛教研究所纪要》Ⅲ,1978年;《西藏佛教史略说》,载《东洋学术研究》21卷2号,1982年;《噶当派的典籍和教义》,载《东洋学术研究》21卷2号,1982年。

(29) 山口瑞凤:《吐蕃王国成立史研究》,岩波书店,1983年。

(30) 本书书前标明引用藏文史料和其宅参考文献及目录共150多种,使用日文、汉文史料、论文共27种。此外还有各种杂志。汉文史料中,对《大唐西域记》、《释迦方志》、《册府元龟》、《通典》、《资治通鉴》和新、旧唐书、均标明了使用的版本。

(31) 包括吐蕃王国成立前各部落、部族的历史、吐蕃王国成立后的对外关系、对内的各项治理政最。如文字的创造,王国各级官职与兵制的确立,刑罚和法律的制定,度量衡的统一,农业灌溉事业和税制等等。书后并附有地图三幅和日、汉、藏三种语言索引。

(32) 稻叶正就:《关于元帝师》,载《大谷大学研究年报》,1964年。《元代的喇嘛僧胆巴》,载《印度学佛教学研究》11-1,1963年。稻叶正就和野上俊静:《元帝师考》,载《(石滨先生古稀纪念)东洋学论丛》,1958年。该文邓锐龄先生有译文。

(33) 野上俊静:《元史释老传的研究》,京都朋友书店,1978年。

(34) 铃木中正:《明清时代的中国与西藏的关系》,爱知大学《文学论丛》第18期;1959年。矢崎正见:《清朝对西藏用兵的理由》,《印度学佛教学研究》9-1,1961年。

(35) 寺本婉雅:《西藏语文法》,京都内外出版社,1922年。

(36) 池田澄达和中村元:《藏语文法入门》。东京山喜房佛书林,1932年。

(37) 稻叶正就:《印度文法对西藏语古典文法学发达的影响》,载《印度学佛教学研究》3-2,1955年,《<语言之门>一书所述的西藏文法学》,载《书目研究》(岩井典籍论集),1963年;《西藏文法论三十颂注的和译(上)》,载《大谷学报》54-1,1974年。

(38) 山口瑞凤:《“三十颂”和“性入法”的成立时期考--兼论吞弥桑布扎的在世年代》,载《东洋学报》57-1、 2,1976年。山口瑞凤:《西藏文章论》,载《大仓山学院纪要》2,1956年。

(39) 《斯坦因搜集西藏语文献解题目录》,自1977年开始发行,截止1984年已出版到第8分册(每年一册),宅由东洋文库西藏研究委员会编辑。具体参加者有:山口瑞凤、木村隆德、原田觉、西冈祖秀、上杉隆英、松本史朗、池田练太郎、斋藤明、平松敏雄等。《西藏佛教宗义研究》,1982年出版到第三卷。第一卷,立川武藏著,1974年出版;第二卷,西冈祖秀著,1978年出版;第三卷,平松敏雄著,1982年出版。

(40) 东洋文库两次组织的西藏文献调查队,是在文部省科学研究费补助金(海外学术调查)资助下进行的。全名为“关于印度、锡金、不丹、尼泊尔的西藏文献调查和收集”。第一次参加者,队长贾一雄,队员山口瑞凤、北村甫、西义郎、儿野寿满子。第二次参加者,队员山口瑞凤、北村甫、金子良太、川崎信定、索南嘉错(祖南洋)。两次调查的内容,详见北村甫的报告,载《日本西藏学会会报》第17号、第19号。

(41) 北村甫:《论藏语中的敬语》,见《Honrlfic of the Worrd》一书,东京明治书院,1974年。该文所引用的语言资料大部由藏人泽仁卓玛在东洋文库工作期间所提供。

(42) 西田龙雄:《西夏语研究--西夏语的构成与西夏文字的解读》(两卷本),东京座右宝刊行社,卷一,1964年;卷二,1966年。《西夏文华严经1、 2、 3》。京都大学文学部,1975--1977年。

(43) 西田龙雄:《西番馆译语的研究》、《缅甸馆译语的研究》、《多续译语的研究》《倮倮译语的研究》,京都松香堂,1970年,1972年,1973年,1980年。

(44) 西田龙雄编:《藏语史研究》,京都大学文科系,1982年;《西藏文化的综合研究》,昭和57年度特定研究报告书,1983年。

(45) 《西藏旅行记》一书最早于1904年出版,1941年改版发行,以后多次再版。最近的版本有1973年河口正编筑摩书房版,1978年讲谈社学术文库版(1-5册)和1983年第8次印刷的白水社版。

(46) 寺本婉雅:《藏蒙旅日记》,横地祥原编,东京芙蓉书房,1974年。

(47) 青木文教:《秘密之国西藏游记》,东京内外出版社,1922年;又见青木文教:《西藏》,东京芙蓉书房,1969年。

(48) 木村肥佐生:《西藏潜行十年》,中公文库,1982年。

(49) 西川一三:《秘境西域八年的潜行》(上、下、别卷),东京芙蓉书房,1978年新 装版。

(50) 秋冈家荣:《西藏之旅》,平山郁夫配画,佼成出版社,1977年。

(51) 岛田政雄:《西藏的历史和现代》,东京三省堂,1978年。

(52) NHK(东京日本广播协会)取材班:《西藏纪行》日本放送出版协会。1982年。

(53) 斋藤清明:《西藏旅情》,东京芙蓉书房,1983年。

(54) 金子英一:《西藏之都--拉萨介绍》,平河出版社,1982年。

(55) 中根千枝编:《李安宅的调查报告》(英文),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东洋学文献中心--丛刊别辑5,1982年。参见邓锐龄:《介绍李安宅著<拉卜楞寺>》,载《民族研究》1983年3期。

(56) 扎萨克·塔林(Zasak J·Taring)绘,中根千枝编:《Map of Lhasa》(拉萨地图),东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

(57) 《日本西藏学会会报》,简称《jatis会报》,为日本西藏学会的机关刊物,创刊于1954年,每年一期。最初的编集发行人是三上谛听、藤本胜次,于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内发行,1970年,编集发行人改为北村甫,移入东洋文库西藏研究室内发行,撰稿人基本为学会会员,截止1983年3月,出版到第29号。

(58) 桑木旦·卡尔梅(Samten G·Karmay):《本教文献解题目录》(1977) ;《东洋文库藏西藏藏外文献索引稿》(1978) ;《西藏民问故事》(Ⅰ--Ⅲ)(1979--1983) 。

(59) 《YAK》(牦牛),是东京外国语大学亚细亚非洲言语研究所出的刊物之一。1982年该刊第6期刊登了长野泰彦编的《藏缅系诸语文献目录稿》,该文为北村甫主持的“藏缅比较言语学的综合研究”成果之一,是作者留美期间阅读参考了大量国内外资料后写成。

(60) 日本《朝日新闻》(<文化>副刊),1982年5月12日。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

引用信息:

[1]索文清.近年日本西藏学研究和出版管窥[J].西藏研究,1985(01):139-150.

基金信息: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