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
192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蒙藏教育司成立,开始筹谋全国边疆教育事业的建立与发展。教育部蒙藏教育司与执掌蒙藏兴革事项的蒙藏委员会在蒙藏教育事业上存在职能重叠,双方围绕边疆教育中央行政管理权,展开了长达十余年的纷争。抗战全面爆发后,随着边疆教育地位的上升,“部会之争”日益公开化和白热化。经过多方集中讨论和国民党高层的综合考量,1941年11月,国民政府颁发《边地青年教育及其人事行政实施纲领》,正式确立教育部主管全国边疆教育事务。“部会之争”,既反映了国民政府边疆教育中央行政管理权的演变过程,又展示了教育部统筹战时边疆教育体制的形成。
74 | 0 | 4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1)参见田正平、张建中:《近代边疆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创立与演变——以中央政府一级为中心的考察》,《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3期,第218页。
(2)《顾树森、郭莲峰致教育部部次长签呈》,1941年1月14日,档案号:五(2)-93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3)参见田正平、张建中:《近代边疆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创立与演变——以中央政府一级为中心的考察》,第216—225页;王景、赵伟:《国民政府时期边疆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创设》,《学术探索》2013年第7期,第95—100页;张建中:《中国近代边疆教育史论(1901—1949)》,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4)《边疆教育法令选辑》等教育部编纂的文献中多记作《边地青年教育及人事行政实施纲领》,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该法令颁布时实际名称为《边地青年教育及其人事行政实施纲领》,两种名称时有混用,为统一起见,本文遵照原始档案名称。
(5)《边地青年教育及其人事行政实施纲领》,1941年11月7日,档案号:五(2)-93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6)参见田正平、张建中:《近代边疆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创立与演变——以中央政府一级为中心的考察》,第218—219页。
(7)《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令(中华民国十七年三月三十日):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组织法》,《国民政府公报》第45期,1928年3月,第15页。
(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档案史料选编(下)》,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411页。
(9)刘曼卿:《边疆教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第1页。
(10)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174—175页。
(1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教育(一)》第5辑,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815页。
(12)参见《教育部组织法(修正案)》,《中央日报》1929年8月7日,第4版。
(13)参见《教部增设蒙藏教育司》,《中央日报》1929年8月7日,第4版。
(14)参见《教部筹设蒙藏司》,《中央日报》1929年9月20日,第4版。
(15)参见《教部蒙藏司人选尚未定》,《新闻报》1929年9月24日,第11版。
(16)参见《蒙藏司组织尚有待》,《中央日报》1929年9月24日,第4版。
(17)参见《蒙藏教育司月内可设立》,《时事新报》(上海)1929年10月10日,第2版。
(18)参见《蒙藏教育司年内可成立》,《民国日报》1929年11月13日,第4版。
(19)《教部蒙藏教育之新猷》,《申报》1929年11月18日,第10版。
(20)参见《教部发表蒙藏司职员》,《申报》1929年11月22日,第11版。
(21)《教部蒙藏司职员》,《时事新报》(上海)1929年11月22日,第4版。
(22)参见《国民政府指令:第2789号(1929年11月30日)》,《国民政府公报》第335号,1929年12月3日,第14页。
(23)参见《部令:第37号(1930年3月21日)》,《教育部公报》第14期,1930年4月5日,第8页。
(24)《部令:第38号(1930年3月21日)》,《教育部公报》第14期,1930年4月5日,第8页。
(25)参见《部令:第102号(1930年8月23日)》,《教育部公报》第35期,1930年8月30日,第7页。
(26)参见《教部蒙藏教育之工作》,《时事新报》(上海)1930年6月4日,第2版。
(27)田正平、张建中:《近代边疆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创立与演变——以中央政府一级为中心的考察》,第220页。
(28)喻永庆、欧其尔洛:《先天不足后天乏力——南京国民政府初期蒙藏教育司的设立及其发展困境》,《中国藏学》2024年第2期,第44—45页。
(29)参见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年,第1214页。
(30)郭莲峰:《抗战四年来之边疆教育》,《教育通讯》(汉口)第28期,1941年7月19日,第15页。
(31)吴铸人:《今后二年之边疆教育》,《建国教育》第2期,1939年3月1日,第103—105页。
(32)王文萱:《边疆教育之理论与问题》,《时代精神》第2期,1940年3月20日,第88页。
(3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教育(二)》第5辑,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126页。
(3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教育(二)》第5辑,第126页。
(3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教育(二)》第5辑,第126页。
(3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教育(二)》第5辑,第126—127页。
(3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教育(二)》第5辑,第127页。
(38)王凤喈、章育才:《我国边疆教育推进之途径》,《边声月刊》第1期,1938年6月15日,第25—26页。
(39)教育部教科用书编辑委员会编:《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报告》,内部资料,1939年4月,第289—290页。
(40)吴铸人:《今后二年之边疆教育》,第105页。
(41)章育才:《边疆教育行政问题》,《服务月刊》(重庆)第1期,1940年3月1日,第52页。
(42)教育部边疆教育委员会编:《边疆教育委员会会议报告》,内部资料,1941年12月,第17页。
(43)参见《军事委员会办公厅致教育部公函》,1940年10月22日,档案号:五(2)-93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44)参见《中央各院会部厅团对边地青年军事教育(甚至普通教育)方案要点对照表》,1940年12月12日,档案号:五(2)-93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45)《边地青年教育会议记录》,1940年12月18日,档案号:五(2)-93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46)《边地教育实施纲领》,1940年12月23日,档案号:五(2)-93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47)参见《蒙藏委员会致教育部郭莲峰笺函》,1940年12月26日,档案号:五(2)-93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48)指1940年11月16日国民政府修正公布的《教育部组织法》,第十二条规定蒙藏教育司执掌事项:一、关于蒙藏地方教育之调查事项;二、关于蒙藏地方各种教育事业之兴办事项;三、关于蒙藏教育师资之培养事项;四、关于蒙藏子弟入学之奖励事项;五、关于其他蒙藏教育事项;六、关于其他边疆教育事项。参见《中央法规:教育部组织法(民国二十年十一月十六日修正公布)》,《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211号,1941年2月1日,第14—15页。
(49)《顾树森、郭莲峰致教育部部次长签呈》,1941年1月14日,档案号:五(2)-93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50)行政院二十九年四月六日阳字第6847号训令,曾饬令“关于启迪边民事务案,应由教育部统筹办理”。参见《教育部致行政院秘书处公函》,1941年12月11日,档案号:五-1248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51)《郭莲峰致教育部部次长签呈》,1941年1月25日,档案号:五(2)-93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52)《郭莲峰致教育部部次长签呈》,1941年1月25日,档案号:五(2)-93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53)《郭莲峰致教育部部次长签呈》,1941年1月25日,档案号:五(2)-93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54)《陈立夫给郭莲峰的批示》,1941年1月25日,档案号:五(2)-93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55)参见《军事委员会办公厅致教育部公函》,1941年1月30日,档案号:五(2)-93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56)《中央对边地青年教育实施纲领审查会议纪录》,1941年2月8日,档案号:五(2)-93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57)《边地青年教育及其人事行政实施纲领》,1941年11月7日,档案号:五(2)-93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58)《边疆教育实施原则》,文献形成时间不详,档案号:五(2)-144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59)郭莲峰:《边疆教育问题讨论会会议经过》,《教育通讯》(汉口)第40期,1938年12月24日,第6页。
(60)参见《教育部边疆教育委员会章程》,教育部参事处编:《教育法令汇编》第4辑,南京:正中书局,1939年,第6页。
(61)马祖龄:《边疆教育与回民教育》,《回民言论半月刊》(重庆)1939年第2期,第25页。
(62)《教育部边疆教育委员会第二次常会纪录》,1940年3月7日,档案号:五(2)-970,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63)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第1215页。
(64)参见张欢:《193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人事变动与政策转向》,《民国档案》2022年第4期,第111—112页。
(65)参见广少奎:《重振与衰变——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97—98页。
(66)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第1215页。
(67)参见《行政院交办案件通知单》,1941年11月15日,档案号:五-1248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68)《教育部致行政院秘书处公函》,1941年12月11日,档案号:五-1248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69)参见《教育部致行政院秘书处公函》,1941年12月11日,档案号:五-1248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70)参见《行政院秘书处致教育部函》,1941年12月20日,档案号:五-1248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71)参见张建中:《中国近代边疆教育史论(1901—1949)》,第60页。
(72)参见《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致教育部公函》,1941年6月28日,档案号:五-1306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73)《教育部致中央组织部公函》,1940年2月20日,档案号:五(2)-98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74)参见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第403—404页。
(75)参见《骆美奂等致教育部部次长签呈》,1944年4月7日,档案号:五-1232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76)教育部蒙藏教育司编:《边疆教育概况》,内部资料,1943年5月,第52页。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D693;K265
引用信息:
[1]沈杰.“部会之争”与抗战时期边疆教育中央行政管理权的统一[J].西藏研究,2025,No.210(01):88-106+158.
基金信息:
2023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创新资助项目)“抗战时局下的边疆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23CXZZ006)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