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 3 | 6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藏医脉诊中“冲、甘、恰”的来源是一个历史悬案。这个复合名词究竟是指医生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古代名称,还是指脉诊中病人腕部动脉的3个诊脉部位,对此历代多有争论。从藏医古代经典《月王药诊》、《四部医典》开始就已存在“冲、甘、恰”与3个指头混称、定义含混的情况,这是后世争论的根源。在与中医脉诊的“寸、关、尺”的关系问题上学界的看法也有分歧。文章从医学发展史和文献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从音韵学的角度进行剖析,认为藏医脉诊“冲、甘、恰”是中医脉诊“寸、关、尺”的转音,是指腕部诊脉的3个部位。
Abstract:①李先加:《对藏医‘冲、甘、恰’系汉语‘寸、关、尺’ 的质疑》,载《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8年第1期。
②仲格加:《中藏医脉诊法之比较》,载《中华医史杂 志》1996年第2期。
③Meyer, F. : Theorie et Pratique de l' examen des pouls dans un chapitre du rGyud - bzhi. In: Skorupski, T. (ed.) Indo - Tibetan Studies. Tring: The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1990, pp. 209-256.
④ Meyer, F. : Introduction. In: Meyer, F. ; Parfionovitch, Y. ; Gyurmed Dorje. Tibetan Medical Paintings. London: Serindia, 1992, p. 9.
⑤罗秉芬主编《敦煌本吐蕃医学文献精要》,民族出 版社2002年版,第8、145、16、180页。
⑥《月王药诊》(藏文),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56 页。
⑦见注⑥,第59页。
⑧见注⑥,第58页。
⑨见注⑥,第58页。
⑩苏卡尔巴·洛追杰布:《四部医典注疏》(即《祖先 口训》——笔者注)(藏文),中国藏学出版社1989 年版,第694页。
(11)《蓝琉璃》(藏文),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 1175页。
(12)同注(11)。
(13)见注③,第221页。
(14)王叔和:《脉经·分别三关境界脉候所主第三》,皇 极出版社影印宋嘉定刊本1983年版,第8页。
(15)李先加先生在他那篇题为《对藏医‘冲、甘、恰’系 汉语‘寸、关、尺’的质疑》的论文中提到,根据藏 族古代史研究专家南喀诺布先生的意见,他本人 认为“冲、甘、恰”这个词“一定是藏区象雄很古老 的词汇,即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或它们的任何部 位的名称。”可惜不论是南喀诺布或李先生本人, 都未能提出文献依据进行论证。
(16)《藏医史》(藏文),甘肃民族出版社1982年版,第 150-151页。
(17) Hucker, C. O. Conversion Table: Pinyin to Wade - Giles. In: A Dictionary of Official Titles in Imperial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p. 675.
(18)《汉藏对照词汇》,民族出版社1976年版,第1413 页。
(19)宇陀·云丹贡布:《四部医典》(藏文),西藏人民出 版社1982年版,第559页。
(20)张怡荪主编《藏汉大辞典》,民族出版社1986年 版,第2298页。
(21)同注(20)。
(22)同注(19)。
(23)强巴赤列、蔡景峰:《四部医典系列挂图集》(藏、 英文版),西藏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54- 355、359页。
(24)同注(19)。
(25)见注(23),第355、359页。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R29
引用信息:
[1]甄艳,蔡景峰.藏医脉诊“冲、甘、恰”实质的探讨[J].西藏研究,2006(01):72-78.
基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