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 0 | 12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囊玛是一种集歌、舞、乐为一体的西藏传统表演艺术,而囊玛吉度是以囊玛艺术的实践为主要业务的行会组织。作为群众自发形成的社团组织,囊玛吉度形成背景和艺人来源具有多元化,其使用的乐器和表演的典目具有多样性。囊玛的表现内容主要包括爱情、时事、祈愿、赞颂、讽刺等内容,大多与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观念意识等关联密切。在囊玛曲目中,有部分歌词采用了仓央嘉措的诗作,汉文关联表达和双关语也得到了广泛运用。
Abstract:Nangma is a traditional performing art from "Tibet that combines song,dance,and music and Nangma Gyiduk is a guild organization whose primary goal is the practice of Nangma art.Being a community organization that was created on a whim by the general public,the performers' backgrounds and sources of inspiration,as well as the instruments they play and the repertoire they present,are all varied.Love,current events,prayers,praise,comedy,and other topics are among the expressions found in Nangma,most of which are strongly connected to social life and ideas.Nangma's repertory includes jokes and Chinese idioms,as well as lyrics that draw inspiration from Cangyang Gyatso's poetry.
(1)这是早期研究文论中提到的一种说法,但尚未发现有效证据。
(2)参见雪康·索朗达杰:《雪康·索朗达杰论文集》(藏文),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6页。
(1)参见格桑曲杰:《再探藏族“囊玛”艺术的起源与称谓——西藏聂拉木县充堆民间音乐实地考察与分析》,《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第58—77页。
(2)参见边多:《拉萨民间歌舞:概论拉萨堆谐与囊玛音乐曲集》,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21年,第6、15页。
(3)参见边多:《当代西藏乐论》,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06页。
(4)参见雪康·索朗达杰:《雪康·索朗达杰论文集》(藏文),第2页。
(5)参见第巴桑结嘉措:《明亮金穗·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传记》(藏文),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年。
(6)参见边多:《拉萨民间歌舞:概论拉萨堆谐与囊玛音乐曲集》,第6、18页。
(7)参见丹增班觉:《多仁·班智达传》(藏文),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年,第1311页。
(8)参见雪康·索朗达杰:《略论堆谐、囊玛的由来》,《乐论》(藏文),北京:民族出版社,1988年,第98—99页。
(9)参见罗念一:《论果协及藏族三大乐舞的形成》,《艺研动态》1987年第6期,第10—11页。
(10)参见格桑曲杰:《囊玛综述》,《西藏艺术研究》 2000年第4期,第24—26页。
(1)参见边多:《当代西藏乐论》,第215、304页。
(2)参见格桑曲杰:《从囊玛歌曲“阿妈勒霍”的原型歌看其“囊玛”音乐的流传与演变》,《西藏艺术研究》2012年第3期,第20—27页。
(3)参见格桑曲杰:《再探藏族“囊玛”艺术的起源与称谓——西藏聂拉木县充堆民间音乐实地考察与分析》,第58—77页。
(4)参见边多:《拉萨民间歌舞:概论拉萨堆谐与囊玛音乐曲集》,第3—29页。
(1)参见觉嘎:《西藏传统音乐的结构形态研究》,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21年,第236页。
(2)参见武雪瑶:《“同均三宫”在西藏传统歌舞囊玛音乐分析中的应用》,《大众文艺》2023年第22期,第72—75页。
(1)参见边多:《当代西藏乐论》,第305—306页。
(2)参见边多:《拉萨民间歌舞:概论拉萨堆谐与囊玛音乐曲集》,第3—29页;雪康·索朗达杰:《雪康·索朗达杰论文集》(藏文),第22—23页;边多:《当代西藏乐论》,第306页。
(3)雪康·索朗达杰采访录。采访时间:2004年1月9日,采访地点:雪康·索朗达杰寓所。参见雪康·索朗达杰:《雪康·索朗达杰论文集》(藏文),第3页。
(4)参见边多:《拉萨民间歌舞:概论拉萨堆谐与囊玛音乐曲集》,第21页。
(1)参见边多:《当代西藏乐论》,第305—306页。
(2)丹增班觉:《多仁·班智达传》(藏文),第967页。
(3)参见边多:《拉萨民间歌舞:概论拉萨堆谐与囊玛音乐曲集》,第19—20页。
(4)参见更堆培杰:《西藏音乐史》(藏文),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93页。
(5)又名《嘎喜门珠》(《■》)。
(1)又名《行板》(《■》)。
(2)又名《霞卓果拿》(《■》)。
(3)又名《扎念与胡琴》(《■》)。
(4)又名《索朗雅卓》(《■》)。
(5)又名《纪妮松》(《■》)。
(6)又名《江孜拉亚雪波》(《■》)。
(7)又名《玛恰查顿》(《■》)。
(8)参见中国音乐研究所编:《西藏古典歌舞——囊玛》,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0年,第19—181页;田联韬主编:《西藏传统音乐精粹——著名民间艺人穷布珍演唱集》,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01—279页;西藏自治区歌舞团编:《悦耳之声——西藏古典名曲囊玛堆谐精选》,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227页;边多:《拉萨民间歌舞:概论拉萨堆谐与囊玛音乐曲集》,第272—412页。
(1)巴桑罗布:《仓央嘉措略传》,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180页;第巴桑结嘉措:《明亮金穗·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传记》(藏文),第324页。
(1)参见扎西次仁:《拉萨扎念弹唱》(CD),北京:民族音像出版社,2018年。
(1)参见西藏仓央嘉措文化研究协会出品:《皎洁的月亮——仓央嘉措诗词新创歌曲》(CD),北京:民族音像出版社,2019年。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J0
引用信息:
[1]觉嘎,洛金宝.囊玛艺术新论[J].西藏研究,2024,No.206(03):66-76+161.
基金信息: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环喜马拉雅艺术图谱绘制”(项目编号:19ZDA045)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