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21, 05, No.190 113-120
《雅桑宗派源流明鉴》译注(二)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邮箱(Email):
DOI:
摘要:

《雅桑宗派源流明鉴》是20世纪90年代在西藏山南乃东县雅堆乡雅桑寺发现的一部珍贵的藏文古籍历史文献资料,主要记述了藏族起源传说与雅拉香布神话传说、雅桑曲吉门朗的生平事迹、创立雅桑噶举派的创教历程、雅桑寺历任堪布的主要事迹、雅桑地方政教势力形成与雅桑万户的相关史事、吐蕃王室后裔拉博巴金家族与雅桑地方势力关系渊源等情况。本期译文为《雅桑宗派源流明鉴》第三部分"莲花生大师降服夜叉雅拉香布"和第四部分"雅桑·曲吉门朗生平事迹"。

Abstract: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Yasang Kagyupa Sect is a precious ancient Tibetan historical document which was found in Naidong county,Shannan city in the 1990 s. There are several parts of this document including the legend on the origin of the Tibetans,the tales of Yarhla Shampo,the life story of Yasang Chokyi Monlam, the foundation of Yasang Kagyu,the main events of the Khenpos of Yasang Monastery,the formation of Yasang local power,related historical events of Yasang Ten Thousand and the relation and historical origin between the royal descents of Tubo and Yasang local powers. This translation including the chapter three Pedmasambhawa conquers Yarlha Shampo and chapter four Biography of Yasang Chokyi Monlam.

参考文献

(1)原文“■”之音译,指“埃地、聂地、雅隆”三地的合称,即今之西藏山南市曲松县埃地方和乃东区境的雅隆地方,以及隆子县境内的聂地方。

(2)原文中简称“■”,译音“香布”,指雅拉香布神山,后期文献中一般以财神形象出现。从地理位置上看,雅拉香布雪山正好位于埃地、聂地、雅隆三者交汇的地方。

(3)佛教和非佛教徒共同承认的一世界天神。此处说是“■(香布)”乃梵音“大自在”之意,“雅拉香布神”是以大自在天变幻的一种形象出现,而两者皆是观世音菩萨普门示现调伏众生之如法应化身相之一。这一说法显然是后期佛教史家结合印度神话故事而杜撰的。其实,“雅拉香布”这一神山名称屡见于《敦煌吐蕃藏文历史文书》中,此书中吐蕃第一代赞普聂赤赞普被迎请至雅隆一带时,把雅拉香布奉为至高无上的神的记载,说明吐蕃人崇拜此神的年代至少可以推到聂赤赞普时代。另外,藏文典籍载雅拉香布是世初九神之一和吐蕃赞普尊奉的十三尊护法神之一。

(4)西藏山南隆子县境内的著名神山。此处说,莲师入藏时开启了杂日神山之门。据《藏汉大辞典》:“十二世纪末,藏传佛教噶居派藏巴甲热也协多吉始说此山为佛教密宗上乐金刚圣地,首创年巡礼之例。每逢申年,规模更大,常达数十万人,称为杂日巡礼。”(参见《藏汉大辞典》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2183页。)

(5)意为至尊母山,此处应理解为至尊母圣观世音居住的地方。

(1)指昌珠寺,位于西藏山南乃东区昌珠镇。7世纪松赞干布主持修建的西藏最早佛殿之一。早期只有一间佛殿,殿内供奉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公主及噶尔东赞、吞弥桑布扎塑像。相传文成公主曾居此。帕木竹巴政权时期,大司徒绛曲坚赞对该寺作了大规模的改建和扩建,成为具有大殿一座、佛堂12座的中等寺院。

(2)地名,位于今西藏山南乃东区亚堆乡境内。

(3)埋于土中之宝藏之意,这里指从地下掘出的佛教经文。据传莲花生大师等人,因时机未到不宜宣示,而留待后世有缘者获取,特将密宗秘诀埋藏于山岩、水边、森林等处嘱托空行誓为守护以待未来成就者发掘,而后转述为文字的极密经文。

(4)指雅桑曲吉门朗。原文“■”为“努”的对音,藏族一姓氏。因之修持律学而著称,故尊奉为“持律大师”。雅桑曲吉门朗是雅桑噶举派创始人,1169年出生于雅桑寺附近的玛莫康卓地方,自小出家学法,从萨惹哇根丹益西僧格处得到“大手印”教授,并获得与上师心性不二的证悟。1206年,在雅桑地方修建雅桑寺,为雅桑噶举派的主要寺庙,任座主13年,于1233年圆寂。他在任期间雅桑噶举派得到了很大发展,在各地施主的邀请下,曾前往隆孜、措那、措美及雅隆东西等地宣讲佛法,使雅桑噶举的影响遍及这些地方,这对后来雅桑政教合一地方势力地域范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5)原文为“《■》”,意译为“《松赞干布王深蓝遗嘱》”。目前所见松赞干布的遗著有《柱间史---松赞干布遗训》和《玛尼宝训》两本,但《雅桑宗派源流》中出现的《松赞干布深蓝遗嘱》一书是否指其中之一,由于该书没有交代相关任何信息,尚无法确认。

(6)关于松赞干布生卒年,各种藏文史籍中说法众多,大多数的史料认为,生于牛年,卒于狗年,但都没有交代哪个甲子的牛年和狗年。此处铁狗年应指710年的铁狗年,如若按享年84岁计算,则生年为629年的火猪年,与其他史料存在较大差距。西藏近代著名学者根敦群培在《白史》中根据敦煌藏文文献第一次作了客观的分析和研究这一问题,提出松赞干布于617年生,650年去世的看法,目前学界基本上以他的研究为根据进行讨论和研究。

(1)原文“■”之音译。卫藏四茹之一。卫藏四茹,指松赞干布时期把卫藏地方划分为具有军事行政色彩的四个区域,即约茹、吾茹、叶茹、茹拉。卫,即拉萨和山南一带,分为吾茹和约茹二茹。藏即后藏,分为叶茹和茹拉二茹。“茹”,意即“翼”,队伍分张叫翼。吾茹为中翼,约茹为左翼,叶茹为又翼,茹拉为支翼。

(2)雅桑曲吉门朗之别名。文中按照松赞干布《深蓝遗嘱》的观点,把雅桑曲吉门朗作为松赞干布的转世化身来到人间利乐众生的形象而进行描绘的。

(3)雅桑曲吉门朗出生地,雅拉香布雪山脚下雅桑寺附近一地名,今其出生地寓所遗址废墟仍可见。

(4)指雅桑曲吉门朗的家族姓氏,但文中没有交代其父亲的名字。桂译师在《青史》中载其父亲名叫“章木姜”,但未记具体事迹。

(5)此年为雅桑曲吉门朗诞生年,即藏历第三绕迥年1169年,于藏历第四绕迥年1233年圆寂。

(6)佛陀是佛宝,佛所说的法是法宝,佛出家弟子的团体---僧迦是僧宝。佛教认为佛法僧能令人止恶行善,离苦得乐,极为尊贵,故称为三宝。释迦牟尼初转法轮,有侨陈如等五人归为弟子,于是形成僧迦,从那时起佛教开始有了三宝。

(7)由糌粑捏成用以供神施鬼的食品丸子。

(8)11-12世纪噶当派大师,但生平事迹不详。

(9)噶当派著名高僧,1101年生,1174年圆寂。自小从堪布孜波瓦和轨范师达波藏堆瓦前出家,取法名益西多吉,后从察荣觉丹和达波藏堆瓦前受比丘戒。持律大师夏弥美朗巴尊前学习律学等教法。1131年,前往拉萨林周夏热瓦云丹扎处听受《修心要领》并坚持修持13年,终获证悟。后在墨竹工卡修建恰卡寺,授徒讲学,著说立论,声名远播,故后人称之为“格西恰卡瓦”。

(10)全名“夏弥美朗巴”,1085年生,1171年圆寂。他是希解派索支系(■)的传承者---索琼根敦■(希解派印度祖师帕当巴桑杰中传三大弟子之一)之得意门生,服侍索琼根敦■达34年时间,得到希杰索派的全部教授,成为希杰索派的传承者。

(11)持律大师夏弥主要弟子之一,生平事迹不详。

(12)为帕木竹巴弟子之一,生平事迹不详。

(13)噶当派一位格西,生平事迹不详。

(14)位于西藏山南市扎朗县境萨惹地方的一座噶当派寺庙,由萨惹哇根丹益西僧格大概在12世纪所建,今可见其遗址。

(15)指萨惹瓦根丹益喜僧格,为雅桑曲吉门朗上师。生年不详。拜谒帕木竹巴多吉杰布出家,为其四大弟子之一,成就大手印之法,后在扎囊萨惹地方修萨惹寺安住,被后人称为“萨惹瓦大师”。桂译师在《青史》中说他于1207年圆寂。

(16)全名帕木竹巴多吉杰布,为藏传佛教噶举派帕竹噶举支派创始人。1110年生于康区南部直隆乃地方,19岁赴卫藏求学,学习噶当、萨迦、宁玛各派的教法,后拜达波拉杰为根本上师,得到大手印教法并获证悟。1158年,在帕竹地方建邓萨提寺,成为帕竹噶举的主要道场,由此传承的系统叫做帕竹噶举。享年60岁,于1170年圆寂。该派门徒众多,其后又分出8个小支派,称为“四大八小支”。

(1)离萨惹瓦根丹益喜僧格驻锡地萨惹寺不远处的一座宗,位于今山南贡嘎县昌郭乡境内。“宗”是类似于县级级别的地方行政单位,始于帕木竹巴时期,大司徒降久坚赞在卫藏各地设置了13个宗,为防止专权,宗本一职,实行每3年一换的轮官制。根据目前所见史料,大司徒创建的13个宗里僧格宗似乎不在其中,它可能是后来新设置的一个“宗”。

(2)从文本记载看,他可能是萨惹瓦根丹益喜僧格的近侍或徒弟,但生平事迹不详。

(3)从文本记载看,雅桑曲吉门朗前往萨惹寺拜谒萨惹哇根丹益西僧格时带着他的侍从香贡色日瓦一同前往,但这位侍从的生平事迹不见于史料,无从可考。

(4)从文本表述看,他是萨惹哇根丹益西僧格的一位徒弟,但生平事迹不详。

(5)从文本记载看,雅桑曲吉门朗拜见萨惹瓦根丹益喜僧格时,此人亦在场,并充当两者间的搭话角色,可能是萨惹瓦根丹益喜僧格的近侍或徒弟,但生平事迹不详。

(6)生平事迹不详。

(7)生平事迹不详。

(8)本名达玛扎,1122年生,1193年去世。他出生于昂徐擦珠(■)地方,“昂徐”这一地理范围大概在今拉萨东部墨竹工卡、直贡一带。26岁出家以后取法名为尊追扎巴。13岁时,与帕木竹巴一同前往达波拉杰处拜师学法,这时达波拉杰已是74岁高龄,所以他主要还是向达波拉杰的侄子崔成宁布学经。后来,他得到拉萨蔡地方的一个有势力的噶尔家族的领袖人物噶尔杰哇迥乃的支持,于1175年在蔡地方建立了蔡寺,蔡巴噶举由此得名。1187年,又在蔡巴附近修建了贡塘寺。他为壮大自身寺庙势力,曾依靠武力兼并山南、直贡、沃卡等地的地方势力,后在噶玛堆松钦巴的劝说下才停止了械斗行为。他去世以后,蔡巴噶举的佛事活动由蔡寺和贡塘寺的堪布主持。这两座寺庙的实权先是由祥蔡巴的侍者达玛寻奴掌握,并且由其后辈叔侄继承。后由自称噶氏家族后代的噶尔杰哇迥乃及其子孙继承了蔡巴噶举及其地方势力的领导权。

(9)为藏传佛教噶举派的最高修法,主要是把修中观而证得的空性见和依密教的方便道而引生的大乐二者结合而修,既得现证三身的一种法门。

(10)藏传佛教希觉酥派传承者之一,生平事迹不详。

(11)指希解派大师稣·根敦拔师从印度佛学大师帕当巴桑杰传承的希解派的一个法门,简称希杰稣派。

(12)12世纪藏族一位著名女佛学家,师从印度佛学大师帕当巴桑杰学习希解派教法,成为希解觉域派的主要传承人。其生卒年史书记载不尽相同,但多数学者认为,生于1031年,卒于1129年。

(13)为玛吉勒珍之子,随母学佛,为希解觉域派传承人之一。

(14)12世纪由玛吉勒珍传出的藏传佛教的一个派系,意译能断派。

(1)古印度佛学大师阿底峡所著一部中观论著,收录于《丹珠尔》。

(2)古印度佛学大师,印度佛教大乘中观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平不详。传说他出身于南印度萨曼多婆罗门种姓。少年出家,师承佛护的弟子莲花觉。精通佛护一系的中观学说。曾任那烂陀寺住持,并曾与月官进行过辩论。后又在南方,弘扬佛法,兴建寺庙。最后逝于摩藩伽山。他发挥了中观无自性学说,反对瑜伽行派的阿赖耶识,不同意立自证分。承认有离心的名言外境,但认为无论是世俗谛、胜义谛外境都无自性,反对清辨的世俗谛有自性。他把龙树的缘起性空的理论发展成性空缘起,并发展了如何安立烦恼障和所知障的二障差别,以及佛果位的尽有智如何观照世俗谛的理论。在方法论上,他发扬了佛护的传统,对论敌的观点采用归谬论证法,严格地只破不立,以破显宗。因此被称为“随应破派”或“应成派”现存的月称著作有十余部,既有中观通论性质的著作,也有对龙树的《中论》《六十颂正理论》《七十颂性空论》和提婆的《四百论》所作的注。主要有《入中论》《中观根本明句论》《六十道理论释》《七十空性论释》《菩萨瑜伽行四百论广释》等。

(3)是直贡觉巴晋丹衮布先后向弟子们讲说的阐释显密佛法的言传后由其弟子京俄·谢迥结集成册,共有语录150条,加上40遗补。参见直贡旦增白玛坚赞所著《直贡法嗣》,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84页。

(4)指四续部。佛教密宗的事部、行部、瑜伽部和无上瑜伽部。

(5)亦称《密集》,汇集密乘道果全部秘密要义之法。

(6)无上密乘一经典。

(7)系无上密乘。基道果位一切建立,均与内、外、别三种时会密切联系,故名时轮。

(8)10世纪印度纳若巴之上师,原名慧贤,为密宗得成就者,因曾作榨油工,故得名。东印度遮质迦保城人,原为婆罗门瑜伽师,后归信佛教,博通经论,出家为僧,得大手印秘法传承等,印度佛教后期著名密宗成就大师。

(9)11世纪出生于印度,生于北印度加湿弥罗。幼时师从外道大师,后转头学法,精通显密,为那烂陀寺、超戒寺北门守护者,超戒寺“六贤门”之一。依止大成就者谛洛巴,得大手印心传。弟子有阿底峡、弥勒巴、玛尔巴等。

(10)本名曲吉罗追,于1012年生于藏南洛扎(今西藏山南洛扎县)。十五岁赴卓弥大师尊前学习梵文,见其收费昂贵,决意动身前往印度学习,前后三次奔赴印度、四赴尼泊尔国,亲近纳若巴、弥勒巴、智藏等学习各种密法,尤承纳若巴一系大手印之传。一生未出家,在洛扎卓卧龙巴定居,译述传法,收徒众多,以米拉热巴、粗敦旺额、梅敦寸波、鄂氏曲古多吉四大弟子为最著名。为藏传佛教后宏期四大译师之一,也是藏传佛教达波噶举派开创人,被尊为初祖。享年86岁,于1097圆寂。

(1)全名鄂·勒贝西绕(■),为11世纪西藏著名译师,阿底峡大师三大弟子之一。生于羊卓朵大湖之旁(此地方位是否在今羊卓雍湖一带仍需考证)行持旧密咒传统的鄂氏家族。后师从珍益西云丹(■)并出家为僧。少年时在古格王拉喇嘛益西沃的资助下奔赴迦湿弥罗学习佛法。学成归乡,辅佐仁钦桑布译师翻译佛教经典。偕同库敦尊追雍忠等人迎请阿底峡大师至拉萨一带讲学,并受大师指点,于1073年在桑普地方修建桑普寺,建立学院式分班教学制度,开因明辩学之学风,对后世藏传佛教寺院学院式教学模式产生巨大影响。

(2)原文“■”,意为月光童子,指达波拉杰,达波噶举创始人。本名琐南仁钦,1079年,出身于藏南聂地方,即现在的山南市隆孜县一带,幼年学医,稍长以医理医道驰名,有神医之称。1104年出家受戒,师从众多高僧学习显密教理,约于1110年赴后藏聂拉木附近修行的米拉热巴跟前拜师学法13个月,奉师命回到山南塔波一带专修。1121年于塔拉岗波建岗波寺,收徒布道,著有《解脱道庄严论》,融合噶当派与噶举派教法,以“大手印”为主,视徒众机宜分别传授“方便道”或“大手印”,开一代噶举教法新风,故称达波噶举。于1153年圆寂。

(3)藏传佛教帕竹噶举派创始人,1110年生于康区的直隆乃薛地方。19岁赴卫藏学法,拜达波拉杰为师。1159年,于藏南帕木竹地方修建邓萨提寺(今西藏山南桑日县境),并以此为住锡之地形成帕竹噶举派,该寺也成为帕竹噶举派的母寺。后与当地朗氏家族结合形成强大的地方政教集团,为元代卫藏13万户之一。

(4)原文“■”。12世纪藏传佛教噶当派高僧,博多瓦主要弟子之一。由博多瓦弟子哲巴整理编册其上师博多瓦言教的《喻法论》略本为蓝本,对其作了大量补充编成广本《喻法论》。

(5)原文“■”,生平事迹不详,待考。

(6) 1143年生于康区,本名尊巴觉,26岁拜见帕木竹巴大师学法,35岁时贡唐喇嘛祥跟前受比丘戒。1179年主持修建直贡梯寺,并以此作为驻锡之地所流传的宗派被称为直贡噶举派。于1217年去世。

(7)原文“■”,生平事迹不详。

(8)本名多吉扎。1083年,生于后藏贡唐(今日喀则市聂拉木县境)地方。米拉日巴得意门徒之一,先后两次赴印度、尼泊尔学习。回藏后云游各地静修、传法,人称大成就者。

(9)原文“■”,汉文音译为“聂贡”,生平事迹不详。

(10)从此处记载可得知,历史上曾经流传三种记载雅桑曲吉门朗生平事迹的传记,疑似已失传。今雅桑寺所存文献中除《雅桑宗派源流明鉴》外,还有《拉崩巴金世系略》和记载雅桑曲吉门朗生平事迹的几页文字,看似雅桑曲吉门朗的简传,但其余部分已佚失,不得详知其貌,实属可惜。

(11)此人可能是当时雅桑寺的一位有影响力的僧人,但文中没有任何相关信息,具体情况尚无从考证。

(12)此人可能是雅桑噶举派的一位高僧,但文中没有任何相关信息,具体情况尚不清楚。

(13)地名,今山南隆子县境内嘉尔(■)地方。

(14)地名,大概指今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境域。

(15)松赞干布时划分前后藏为五大翼中约茹之一部。当时是以塔氏为主的部落所在地,故称塔波。其地域大概指今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朗县一带。

(16)地名,今山南扎朗县门嘎尔地方。

(1)地名,今山南错那县卓徐地方。

(2)地名,具体地理位置尚不清楚。

(3)地名,洛扎即西藏山南洛扎县。历史上当徐为洛扎县辖境,现属山南措麦县。

(4)地名,雅隆指雅隆河谷一带总称,迦萨位于雅隆河谷西侧末端,今山南泽当迦萨地方。

(5)这些都是雅桑曲吉门朗修行安住过的山刹或修行洞,从字面看,洛扎谷阿和香布龙卓分别位于洛扎境内和雅拉香布雪山附近,其余修行地的地望尚不清楚。

(6)雅桑寺修建处的一地名,后来在此修建了一座佛殿而得名为德央佛殿。

(7)指藏历第三饶迥火虎年即1206年。

(8)雅桑曲吉门朗38岁那年,即1206年修建了雅桑寺。

(9)雅桑曲吉门朗在起初修建雅桑寺时的一位女施主,文本只交代她是以一个舞者身份参加雅桑寺的奠基典礼。

(10)指非人类之天龙八部,以及夜叉、恶鬼、修罗、地狱等。一般又作为鬼神之泛称。

(11)雅桑地方土地神之一,在当地民间故事中,他身着白衣,手持刀剑,坐骑为白马,以一个全副武装的武士形象出现。后被雅桑曲吉门朗所降服,成为雅桑寺的护法神,据说,他乐于助人,助善除恶,雅桑人每逢红白喜事,或出门远行时都要祭拜这位土地神。

(12)指雅桑寺后面山岩上居住的“赞■”",“赞■”是藏族原始信仰中的一类厉鬼,民间有“水怪■”"“山妖■”等说法。

(13)雅桑地方两个土地神之名,因居于雅桑寺背面山上的瑜塘和金噶地方而得名。

(14)指雅拉香布为夜叉王所现之身。

(1)据《雅桑宗派源流明鉴》,雅桑曲吉门朗于藏历第四绕迥铁蛇年(1221)至圆寂的水蛇年(1233)间担任寺院堪布,在任共13年。

(2)四种事业:亦称四摄事、四摄法。菩萨摄持众生的四种方法:布施摄,随愿布施法、财;爱语摄,善言慰藉;利行摄,随顺众生益乐行利益事;同事摄,随顺众生益乐,同期所作使得利益。

(3)雅桑曲吉门朗于藏历第四绕迥水蛇年即1233年圆寂,享年65岁。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B946

引用信息:

[1]普布多吉.《雅桑宗派源流明鉴》译注(二)[J].西藏研究,2021,No.190(05):113-120.

基金信息: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