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 0 | 11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西藏实际”是中国共产党成功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不断认识西藏客观事物、推进治藏实践时产生的特定理论概念,也是评断历史上实践成败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西藏实际”具有主观与客观、全局与局部、共性与个性、历史与阶段、一体与多元相统一的重要意涵。以“西藏实际”视角出发来考察清末革新藏政及其相关研究可以发现,清末革新藏政对西藏实际的认识更倾向于政治性、全局性、共同性、一体性,而相关研究的评价对西藏实际的认识更倾向于局部性、特殊性、多元性,应该说这两种对“西藏实际”的认识都不符合西藏实际,都对西藏实际作出了片面的理解,割裂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Abstract:“Tibet reality” is a specific theoretical concept produc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 when it successfully applied the innovative theory of Marxism in China to continuously understand Tibet objectively and promote the practice of governing Tibet,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criterion for judging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practice in history. “Tibet reality” has the important meaning of balancing subjectivity and objectivity,overall and partial,commonality and individuality,history and stage,unity and plural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ibet reality”,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understanding ofpolitics Tibet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is more political,overall,common,and integral,while the evaluation of relevant studies is more inclined to be local,special,and pluralistic.
(1)罗布:《藏史论隅》,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14页。
(2)罗布:《难迈的步伐:20世纪上半叶西藏社会变革史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
(3)陈鹏辉:《清末张荫棠藏事改革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6年,第52页。
(4)张荫棠:《奏覆西藏情形并条陈善后事宜》(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使藏纪事》卷5,手抄本。
(5)张荫棠:《奏覆西藏情形并条陈善后事宜》(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使藏纪事》卷5,手抄本。
(6)康欣平:《张荫棠筹藏时期的经济思想》,《西藏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第137—141页。
(7)扎洛:《清末民族国家建设与张荫棠西藏新政》,《民族研究》2011年第3期,第61页。
(8)张荫棠:《奏覆西藏情形并条陈善后事宜》(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使藏纪事》卷5,手抄本。
(9)张荫棠:《奏覆西藏情形并条陈善后事宜》(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使藏纪事》卷5,手抄本。
(10)联豫:《详陈藏中情形及拟办各事折》(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编、吴丰培主编:《联豫驻藏奏稿》,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4页。
(11)中国之新民:《哀西藏》,《新民丛报》第55号,1904年10月23日,卢秀璋主编:《清末民初藏事资料选编》(1877—1919),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19页。
(12)《英兵入藏论(上)》,《东方杂志》,1912年7月1日,卢秀璋主编:《清末民初藏事资料选编》(1877—1919),第316页。
(13)张荫棠:《奏覆西藏情形并条陈善后事宜》(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使藏纪事》卷5,手抄本。
(14)苕夫:《西报论中国经营西藏问题续论(未完)》,《广益丛报》第154号,1907年12月4日,卢秀璋主编:《清末民初藏事资料选编》(1877—1919),第33页。
(15)袁仲:《西藏》,东京《大同报》第2号,1907年8月5日,卢秀璋主编:《清末民初藏事资料选编》(1877—1919),第29页。
(16)中国之新民:《哀西藏》,《新民丛报》第55号,1904年10月23日,卢秀璋主编:《清末民初藏事资料选编》(1877—1919),第24页。
(17)吴丰培辑:《清代藏事辑要续编》,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95页。
(18)张荫棠:《致外务部丞参函》(光绪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使藏纪事》卷1,手抄本。
(19)联豫:《谢授驻藏帮办大臣摺》(光绪三十一年四月二十八日),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编、吴丰培主编:《联豫驻藏奏稿》,第1页。
(20)联豫:《奏报启程日期并随带卫队摺》,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编、吴丰培主编:《联豫驻藏奏稿》,第5页。
(21)联豫:《详陈藏中情形及拟办各事摺》(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编、吴丰培主编:《联豫驻藏奏稿》,第14页。
(22)陈其昌:《经藏卫以固蜀疆议》,《蜀学报》第10册,1898年8月,卢秀璋主编:《清末民初藏事资料选编》(1877—1919),第4页。
(23)黄言昌:《论谘议局宜派员调查西藏以决存亡问题》,《署报》,1910年11月2日,卢秀璋主编:《清末民初藏事资料选编》(1877—1919),第106页。
(24)张荫棠:《致外务部丞参函》(光绪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使藏纪事》卷1,手抄本。
(25)联豫:《详陈藏中情形及拟办各事摺》(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编、吴丰培主编:《联豫驻藏奏稿》,第14页。
(26)中国之新民:《哀西藏》,《新民丛报》第55号,1904年10月23日,卢秀璋主编:《清末民初藏事资料选编》(1877—1919),第25页。
(27)《筹藏私议》,《广益丛报》第173号,1908年6月28日,卢秀璋主编:《清末民初藏事资料选编》(1877—1919),第64页。
(28)《筹藏私议》,《广益丛报》第173号,1908年6月28日,卢秀璋主编:《清末民初藏事资料选编》(1877—1919),第64页。
(29)张荫棠:《奏覆西藏情形并条陈善后事宜》(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使藏纪事》卷5,手抄本。
(30)中国之新民:《哀西藏》,《新民丛报》第55号,1904年10月23日,卢秀璋主编:《清末民初藏事资料选编》(1877—1919),第20页。
(31)张荫棠:《奏覆西藏情形并条陈善后事宜》(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使藏纪事》卷5,手抄本。
(32)扎洛:《清末民族国家建设与张荫棠西藏新政》,第61页。
(33)扎洛:《清末民族国家建设与张荫棠西藏新政》,第51页。
(34)罗布:《新政改革与大臣体制》,《西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第75页。
(35)邓锐龄、冯智主编:《西藏通史·清代卷(上)》,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6年,第609页。
(36)扎洛:《清末民族国家建设与张荫棠西藏新政》,第61页。
(37)扎洛:《清末民族国家建设与张荫棠西藏新政》,第61页。
(38)陈庆英、高淑芬主编:《西藏通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523页。
(39)邓锐龄、冯智主编:《西藏通史·清代卷(上)》,第610页。
(40)石硕:《西藏文明东向发展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342页。
(41)赵云田:《清末西藏新政论述》,《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5期,第134页。
(42)苏发祥:《清代治藏政策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135页。
(43)王南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及其规律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113页。
(44)罗布:《论西藏近代史研究的新视角》,《西藏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第85页。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K252;K29
引用信息:
[1]赵书彬.何为西藏实际:从清末革新藏政及其相关研究展开的讨论[J].西藏研究,2023,No.202(05):60-68+161.
基金信息:
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支持项目“西藏实际:从理论内涵、实践要求到思想教育的专题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