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16, 02, No.156 33-42
浅谈吐蕃时期的历史古迹文化资源及其价值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14年西藏大学民族文化研究中心科研项目“元明清时期西藏历史古迹文化资源及价值研究”阶段性成果
邮箱(Email):
DOI:
摘要:

吐蕃时期的历史古迹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其中主要包括宫殿建筑古迹、宗教建筑古迹、墓葬建筑古迹、石碑铭刻古迹、历史文献古迹资源等许多方面的内容。了解和认识吐蕃时期遗留下来的历史古迹文化资源十分必要,尤其是探讨其内在的历史文化价值,对于研究吐蕃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历史、宗教文化、佛经翻译、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Abstract:

The resources historical cultural heritages are rich and colorful during the Tubo period,such as archaeology of palace buildings,archaeology of religious buildings,archaeology of tomb buildings,archaeology of monument buildings,archaeology of historical documentsand so on.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learn the resources of historical sites and culture about Tubo,especially,researching their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will play important roles and values in studying social economy,political history,religion culture,Buddhist scripture translation,and cultural arts of the Tubo Period.

参考文献

[1]恰白·次旦平措,等.西藏通史·松石宝串[M].拉萨:西藏古籍出版社,1989.

[2]索朗旺堆.吉隆县文物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45—52、52—59、134—137、138—139、116—117;贡塘·丹增罗布.芒域贡塘文化史[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2:325—329、329—356、448—450.

[3]西藏自治区地方志编篡委员会.西藏自治区志·文物志(上)[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2:378;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西藏自治区分册[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304、368.

[4]西尼崔臣.拉萨市辖寺庙简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237、135;拉萨市政协文史资料.堆龙德庆县册1999:25、56;群培.雪域圣迹导游—拉萨地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218—219.

[5]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拉萨文物志(内部资料)[M].1985:42—43、79—81;宿白.藏传佛教寺院考古[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25—26;萨迦·索南坚赞.西藏王统记[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1:228—229;次仁边觉.西藏古迹志选编[M].拉萨:西藏古籍出版社,1995:24.

[6]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拉萨文物志(内部资料)[M].1985:64—65;拉萨市政协文史资料.城关区册[Z].1999:41;西尼崔臣.拉萨市辖寺庙简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37;群培.雪域圣迹导游—拉萨地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33.

[7]索朗旺堆,张仲立.乃东县文物志:1986:17—32、51、75—77;西藏文管会文物普查队.千年古寺扎玛尔吉如拉康[J].文物,1985(9).

[8]索朗旺堆,张仲立.乃东县文物志[M].1986:59—61、81;宿白.藏传佛教寺院考古[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77—78;群培.雪域圣迹导游—拉萨地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59—60.

[9]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西藏自治区分册[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

[10]索朗旺堆,康乐.琼结县文物志[M].1986.

[11]索朗旺堆.萨迦、谢通门县文物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

[12]索朗旺堆.昂仁县文物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2.

[13]索朗旺堆.亚东、康马、岗巴、定结县文物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

[14]土登朗嘎,强巴次仁.桑日县文物志[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52—53.

[15]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拉萨文物志(内部资料)[M].1985:97—102、102—103;张虎生,翟跃飞.药王山摩崖石刻[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6:1—16;宿白.藏传佛教寺院考古[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23—25;群培.雪域圣迹导游—山南[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36—37;西藏文管会文物普查队.拉萨查拉路甫石窟调查简报[J].文物,1985(9).

[16]索朗旺堆.昂仁县文物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2:99—102;何强.西藏岗巴县乃甲切木石窟[J].南方民族考古:第四辑,1991(4):179—184.霍巍.西藏研究[J].2009(5).

[17]巴桑旺堆.吐蕃碑文与摩崖石刻考证[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1:92—103;土呷.文成公主与仁达造像[J].中国西藏,1998(10).

[18]马林.仁达摩崖刻石考证[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1).

[19]索朗旺堆.昂仁县文物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

[20]西藏自治区文管会文物普队.西藏拉孜、定日二县古墓葬调查清理简报[J].南方民族考古:第四辑.1991(4):110.

[21]索朗旺堆,何周德.扎囊县文物志[M].1986.

[22]次旺.吐蕃墓葬研究[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1.

[23]西藏自治区地方志编篡委员会.西藏自治区志·文物志(上)[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2;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西藏自治区分册[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霍魏.西藏古代墓葬制度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侯石柱.西藏考古大纲[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1;索朗旺堆.错那、隆子、加查、曲松县文物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索朗旺堆、康乐.琼结县文物志[M].1986;索朗旺堆,张仲立.乃东县文物志[M].1986;土登朗嘎,强巴次仁.桑日县文物志[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索朗旺堆、何周德.扎囊县文物志[M].1986;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四川大学考古系,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青藏铁路西藏段田野考古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索朗旺堆.亚东、康马、岗巴、定结县文物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索朗旺堆.萨迦、谢通门县文物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索朗旺堆.昂仁县文物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2;索朗旺堆.阿里地区文物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

[24]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拉萨文物志(内部资料)[M].1985:110—112;巴桑旺堆.吐蕃碑文与摩崖石刻考证[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1:6—28、1—6、29—35、56—79、79—83、133—147、202—210、226;王尧.吐蕃金石录[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61—92、164—169、129—149、129—134、135—149、170—181、198;[美国]李方桂,柯蔚南.古代西藏碑文研究[M].王启龙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6:94—128、129—133、158—165、180—207、164—179、208—218.

[25]索朗旺堆.吉隆县文物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孙修身.唐朝杰出外交活动家王玄策史迹研究[J].敦煌研究,1994(3).

[26]次旦格列.杰德噶迥拉康遗址调查记[J].西藏研究,1994(3):17—27.

[27]巴桑旺堆.新见查木钦石碑文字介绍[J].西藏研究,1997(1).

[28]次仁曲达,达瓦次仁.藏语文工作[J].

[29]巴桑旺堆.新见吐蕃摩崖石刻[J].西藏研究,1982(2).

[30]欧朝贵.米林丹娘石碑及其艺术[J].雪域文化,1991(11).

[31]谢适杰,洛桑群觉.西藏昌都史地[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

[32]巴卧·祖拉陈瓦.贤者喜宴[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218.

[33]曲吉建材,林树义.西藏古建筑[J].西藏科技,1995(1):65.

[34]巴桑旺堆.吐蕃石刻文献评述[J].中国藏学:2013(4):79.

[35]夏吾李加.吐蕃时期的藏文文献编篡问题[J].西藏大学学报,2008(4):87.

[36]孙林.藏族史学发展史纲要[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80.

[37]王尧.吐蕃金石录[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5.

1在藏学界对于吐蕃时期的划分法有两种主要的观点,一是按照传统藏族史家的观点即是从聂赤赞普一直到达玛乌东赞吐蕃灭亡止,笼统地称之为吐蕃时期;另一种是当代学者按照社会发展形态划分为“吐蕃部落时期”和“吐蕃时期”,本文所指的吐蕃时期便是后者即“吐蕃时期”。

1关于十二镇边寺,《西藏通史·松石宝串》(上)第98页记载:“根据文成公主的卜算,在雅隆修建昌珠慈氏不变佛殿(乃东县境内),用来镇压罗刹女左肩头;在卫茹建噶蔡寺(在今墨竹工卡县境内)镇压罗刹女右肩头;在约茹建藏章寺(在今南木林县境内)镇压罗刹女的右胯骨;在如拉克建仲巴江寺(在今拉孜县境内)镇压罗刹女的左胯骨。这四座寺是四大镇边寺。在工布建布曲寺(今林芝县内)镇压罗刹女右肘;在洛扎建科塘寺镇压罗刹女左肘;在芒域建强真格结寺(在今吉隆县境内)镇压罗刹女右膝;在绛建扎顿孜寺(今仲巴县境内)镇压罗刹女左膝;这四座是四大重镇寺。在康区建隆塘卓玛寺(今四川德格县境内)镇压罗刹女右手掌;在门域建杰曲寺(在不丹境内)镇压罗刹女左手掌;在蔡仁建卓玛拉康镇压罗刹女右足掌;在绛仓巴建伦努寺镇压罗刹女左足掌。这四座是四大镇肢寺。

2笔者等在实地调查中也曾到过此地,采访了几位当地村民,除74岁的阿旺老人能说出点这个废墟跟松赞干布所建十二镇边寺之藏章寺相关的话题外,较年轻的人则不太清楚。

3白若即巴廓尔·白若杂纳,是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时期非常著名的一位历史人物,即是赤松德赞时期的九大译师之首,也是“七觉士”当中的一位。他出生在今尼木县塔荣镇,后历经磨难成为大学者。

4措麦藏语音译,因该地谷中有一湖泊,建寺地点位于湖泊的下方,故得名为“措麦”。

5笔者一行在西藏许多地方进行实地调研过程中,从老者口中得知,许多寺庙在文革中遭到破坏,唯独将寺庙的杜康大殿等稍大的房屋作为当时生产队或公社存放粮食的仓库,因而这类殿堂的壁画就保存的比较好。唐加寺的杜康大殿的壁画由于文革时作为仓库,故其壁画保存较好。近年区、市相关文物考古部门对唐加寺的壁画进行研究之后认为是吐蕃时期的壁画。

1该石刻在以往藏学研究领域内被很多学者称之为“工布第穆萨摩崖石刻”。但最近几年有学者分析研究认为,如果单以工布石刻命名,容易与该区域内的吐蕃时期的其他石刻相混淆,而以第穆萨命名的话,容易与雍仲增和第穆相两地点相混淆,因为这两地相距10多公里,故以石刻所在地点来命名可以更好地理解也不会相混淆。

2关于拉萨古城历史发展沿革方面著述很多,详细内容请参见《拉萨志》《拉萨史》《拉萨文物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拉萨》《西藏建筑的历史文化》等。

3吞巴村的村民白玛桑珠清扫房屋时清洗了以前粉刷的白灰,惊奇地发现墙面布满色彩斑斓的壁画。墙上壁画所画的吞弥·桑布扎旧宅竟和现在这所农家院格局一般无二。文物考古研究者经过研究确认了该屋子是吞米·桑布扎的故居,目前已由西藏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对故居进行了修复。

4该地望今在拉萨市堆龙德庆县才纳乡境内,赤祖德赞修建的这座集宫殿与佛殿完美结合的拉康今已不存,笔者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在该地有一座后世修建小佛堂,佛堂周围能够见到石碑残块,另在佛堂不远的地方看到已经挖掘出土的石碑龟座、其形制与此期其他石碑底座相同。

1这里所说研究吐蕃社会历史的三大古藏文文献资料是按照王尧先生在《吐蕃金石录》里所指出的“吐蕃时期的文献除了佛典翻译之外,目前能够得到确认的主要有三类”。参见《吐蕃金石录》第2页。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K878.8

引用信息:

[1]次旺.浅谈吐蕃时期的历史古迹文化资源及其价值[J].西藏研究,2016,No.156(02):33-42.

基金信息:

2014年西藏大学民族文化研究中心科研项目“元明清时期西藏历史古迹文化资源及价值研究”阶段性成果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