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 | 1 | 15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正>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由各民族优秀文化汇集而成,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成就了中华文化共同性。藏传佛教作为中国佛教三大体系之一,是佛教与青藏高原本土文化、中原文化互动融合而成,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从中华各民族共创中华文化、共育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历程中演变而来的。自形成伊始,护国利民、爱国爱教便成为其传承、弘扬和践行的基本理念和行为准则,藏传佛教界形成了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新中国成立后,藏传佛教走上了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新征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藏传佛教寺庙3800多座,僧尼16万多人,其中活佛1700多位。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球化、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包括藏传佛教在内的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美西方反华势力借机制造涉藏议题,加紧向我国意识形态进行渗透,如将西藏历史、藏传佛教、藏族文化进行“去中国化”的话语建构,既干扰了各族信教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和宗教观(简称“五观”),也干扰了藏传佛教的健康传承。
Abstract:(1)参见《中国藏传佛教寺庙3800多座僧尼16余万人充分保障信教群众宗教信仰自由》,https://toutiao.xzdw.gov.cn/wh/202206/t20220624_255918.html,访问日期:2023年12月3日。
(2)《习近平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人民日报》2020年8月30日,第1版。
(3)即对伟大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共产党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
(4)参见《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人民日报》2021年12月5日,第1版。
(1)陈宗荣指出,达赖集团和境内外反华势力攻击诬蔑我国宗教中国化的方针政策,说宗教中国化是用政治控制宗教、搞党教,目的是淡化宗教信仰、改变宗教乃至消灭宗教等。针对这些诬蔑攻击,我们要针锋相对、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予以批驳,坚决反对用所谓的政治论、淡化论、灭绝论、汉化论的观点看待宗教中国化,推动宗教界和社会有关方面深化对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正确认识,形成牢固共识。参见陈宗荣:《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中国藏学》2022年第1期,第3页。
(2)沈卫荣:《藏传佛教中国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中国宗教》2023年第4期,第38页。
(1)参见陆军:《“藏传佛教中国化”:概念创新、视角转换与意义扩展》,《西藏发展论坛》2023年第4期,第9页。
(2)参见廖云路:《藏传佛教中国化视域下的世俗化概念适用性探讨》,《西藏研究》2023年第4期,第134页。
(3)班班多杰:《论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路径、历史脉络与现实要求》,《中国宗教》2021年第8期,第23页。
(4)参见郑堆:《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的联系与区别》,《中国藏学》2020年第4期,第11、15页。
(5)参见石硕、王鑫源:《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认识藏传佛教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历史与现实基础》,《中国藏学》2021年第1期,第34页。
(6)参见孙悟湖:《藏传佛教中国化及其发展趋势》,《青海民族研究》2019年第2期,第11页。
(7)参见张云:《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的历史基础、主要挑战和实现路径》,《中国藏学》2021年第3期,第12页。
(8)陈宗荣:《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第6页。
(1)参见郑堆、张涵静:《教义阐释是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有效途径》,《中国藏学》2023年第2期,第9页。
(2)参见徐东明:《新时代藏传佛教寺庙推进中国化进程的思考》,《中国宗教》2021年第11期,第75页。
(3)参见刘洁:《新时代藏传佛教教规教义阐释工作刍议》,《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第127页。
(4)参见李德成:《藏传佛教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国藏学》2020年第2期,第16页。
(5)参见尕藏加:《新时代藏传佛教中国化的路径和实践》,《世界宗教文化》2018年第3期,第15页。
(6)参见班班多杰:《论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路径、历史脉络与现实要求》,第23页。
(7)参见次仁多吉:《积极推进西藏地区藏传佛教中国化实践路径探析》,《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第174页。
(8)参见旦科:《“新时代的宗教工作”系列报道之三十做好新时代西藏宗教工作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中国宗教》2020年第9期,第32页。
(9)参见沈卫荣:《确立汉藏佛教为中国佛教身份认同是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重要途径》,《中国宗教》2021年第2期,第67页。
(1)杨胜利:《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视域下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多维度考察》,《中国宗教》2020年第11期,第31页。
(2)参见嘉木样·凯朝、王帅:《藏传佛教的现状及中国化路径——以内蒙古地区为例》,《世界宗教文化》2021年第6期,第27页。
(3)参见石硕、王鑫源:《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认识藏传佛教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历史与现实基础》,第34页。
(4)参见索南才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藏传佛教中国化历程的基本特点》,《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第57页。
(1)“五个突出特性”,即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两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参见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3年9月1日,第1版。
(2)新华网:《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http://www.xinhuanet.com,访问日期:2024年5月4日。
(3)《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第2版。
(4)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
(5)《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第1版。
(6)参见李德成:《藏传佛教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第16页。
(1)参见沈卫荣:《藏传佛教中国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第38页。
(1)《昌都市第二十期、第二十一期藏传佛教教职人员教育培训班开班》,http://xztzb.gov.cn/jiaoliu/1656404374870.shtml,访问日期:2024年5月4日。
(2)《林周县宗教事务局开展藏传佛教寺庙僧尼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础班培训》,https://www.linzhouxian.gov.cn/lzxrmzf/lzyw/202112/1 afc3b5a1950468e8a1cd3573e25476b.shtml?&userInfo=notlogin,访问日期:2024年5月4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https://www.gov.cn/guoqing/2018-03/22/content_5276318.htm,访问日期:2024年5月4日。
(1)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提出的“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D635;B946.6
引用信息:
[1]沈桂萍,李军龙.深入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J].西藏研究,2024,No.207(04):22-33.
基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