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20, 02, No.180 133-140
经济文化网络交织中的民族交流——以西道堂在藏族地区的活动为例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邮箱(Email):
DOI:
摘要:

西道堂充分利用毗邻藏族地区的地理优势,深入藏族地区以坐商和行商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经济活动,通过与藏族地区地方头人、寺院活佛等建立良好关系,使自身在藏族地区的贸易活动得以顺畅,甚至与一般藏族民众也建立了友谊,构建了紧密的经济文化网络,塑造了良好的民族关系。西道堂的藏族地区活动及其承载的精神指明,在处理民族关系、促进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要以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本原则促进民族交融,以自利利人的互惠原则实践民族交往,以互通互动的文化互嵌方式增进民族间的心理联系。

Abstract:

XiDaoTang made the most of the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of adjoining with Tibetan-inhabited regions,developed economic activities with the forms of peddlery and business houses. They established friendly relationships with local leaders,Lamas,and the Tibetan masses,has built a close economic and cultural network and shaped a good ethnic relationship. The activities of XiDaoTang as well as the spirit,which manifested that we should promote ethnic exchange with the principle of respecting differences and being inclusive,practice ethnic interaction with the principle of keeping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and mutual benefit,and enhance psychological connection in the form of cultural interaction.

参考文献

[1]敏俊卿.中间人:流动与交换---临潭回商群体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2.

[2]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46-48.

[3]顾颉刚,王树民.甘肃见闻记[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69.

[4]王树民.陇游日记[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

[5]于式玉.于式玉藏族地区论文选[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0.

[6]孑民(丁正熙).甘肃临潭清真西道堂之史略[J].回教青年,1942(4).

[7]张践.马启西与中国传统文化[J].宗教与民族,2004(3).

[8]秦惠彬.从西道堂看宗教如何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J].世界宗教研究,1994(4).

[9]甘敏岩.甘肃伊斯兰教西道堂历史与现状调查---以伊斯兰教如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为主[J].西北民族研究,1994(2).

[10]李普曼.熟悉的陌生人之中国西北穆斯林史[M].丁旭辉,译.华盛顿:华盛顿大学出版社,1998.

[11]马平.甘南藏族聚居区拉仁关回族“求索玛”群体研究[J].回族研究,200(3).

[12]朱刚.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信仰述评[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2(4).

[13]周希武.玉树调查记[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6:175.

[14]李安宅.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5]Geoffrey Samuel,Civilized Shamans[M].Washington and London:Smithsonian Institution Press,1993:115-154.

[16]马仲荣.论西道堂处理民族关系的思想渊源及实践路径[J].青海社会科学,2012(4).

[17]陈波.拉萨穆斯林群体调查[J].西北民族研究,2000(1).

[18]洪伟.乡土与交融---多元甘南的文化解读[J].中国穆斯林,2019(2).

[19]马仲荣.论西道堂处理民族关系的思想渊源及实践路径[J].青海社会科学,2012(4).

[20]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举行习近平作重要讲话[EB/OL].www.china.com.cn/military/2014-09/3dcon.tent_33657111_2.htm.(2014-09-30)[2019-09-19].

[21]朱碧波.民族互惠:中国民族理论体系建构的拾遗与补正[J].思想战线,2016(6).

[22]王希恩.民族的融合、交融及互嵌[J].学术界,2016(4).

(1)参见张彦笃,包永昌:《洮州厅志》,西道堂文史资料室藏(内部资料)。

(2)参见子亨:《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史略》,收录于《西道堂史料辑》,1987年。

(3)刘智(1669—1764年),清代上元(南京)人,伊斯兰教著名学者,通过研读经史百家,潜心著书,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思想体系,被誉为中国伊斯兰教哲学思想集大成者。

(4)这是以色列犹太人的一个集体生产组织,是以色列的政治经济支柱之一,西道堂的组织形式与此类似。

(1)参见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西北民族学院西北民族研究所:《西道堂史料辑》,内部资料,1987年。

(1)临夏敏文翰老人访谈录音整理,2018年11月。

(1)参见青海民族学院研究所、西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西道堂史料辑》,内部资料,1987年。

(2)苏永和常驻的衙门,也是他的官寨,具有双重作用。

(3)头人是苏永和的姐夫公高阳平,公高阳平不管事,许多事由其夫人和苏永和决定。

(1)临夏敏文翰老人访谈录音整理,2018年11月。

(2)卓洛马目哥老人访谈录音整理,2018年11月。

(1)参见青海民族学院研究所,西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西道堂史料辑》,内部资料,1987年。

(2)参见青海民族学院研究所,西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西道堂史料辑》,内部资料,1987年。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C954

引用信息:

[1]唐聪丽.经济文化网络交织中的民族交流——以西道堂在藏族地区的活动为例[J].西藏研究,2020,No.180(02):133-140.

基金信息: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