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 | 1 | 12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①据说由王尧教授主编的《藏学概论》已经脱稿付 梓,希望此书早日跟读者见面。
②张世林编,北京,朝华出版社1999年版。
③周源:《藏学在中国》,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1995年版,第43页,20厘米,附有彩照。此书介 绍了中国藏学的研究机构、研究队伍、文物考古 工作民族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工作、藏学文献古 籍的出版、藏学研究的艺术成果以及国内处学术 交流情况,反映了1949年以来中国藏学研究的 发展概况。可借此书的介绍过于简略,也不全 面。
④本书在上文中谈到,传统的“五明之学”不是藏学 本身的内容,而是藏学要研究的内容。“五明之 学”理应属于藏族文化固有的重要组成部分。当 然,人们好像已经习惯于用传统藏学来称呼它, 这也无可厚非。但是,为了学科体系的完整和规 范,为了与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藏学学科区分开 来,我们认为可以把它作为藏族文化的组成部 分,就叫“五明之学”未尝不可。如果一定要冠以 “藏学”二字对话,为了与现代藏学有所区别,我 们认为,可以把历代藏族学者的论著和历代汉文 典籍中的藏事记载称为“前藏学时期”。当然,今 人对古代汉藏典籍的介绍和诠释之类的著述,已 经应用了现代科学的某些方法,应该算为藏学研 究的成果。比如上述文国根先生的文章“谈谈传 统藏学的学科体系”就是讨论“五明之学”学科体 系的一篇极好的现代藏学论文。
⑤其分类的原则有三种:(1)以编辑的方式分为汇 编的论著(相当于汇集)和分编的论著(相当于专 集)、依次序编辑的论著(相似于整理本)等三种。 (2)以内容题材分为讲一切知识的世俗论著和讲 真实规律的胜义论著以及讲解脱全知之道的论 著三种。(3)以所论的方式分为总论和分论两 类。
⑥藏文文献图书目录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最早可以 上溯到公元8世纪末叶编订的三大目录,即《旁 塘目录》、《丹噶目录》和《青浦目录》。后来的藏 族学者主要据此三大目录的分类原则为藏文大 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编了目录。当然,还有 林林种种的寺院图书目录以及高僧大德编订的 个人藏书目录,等等。
⑦载《藏学研究论丛》(2),西藏人民出版社1990年 8月版,第643~649页。
⑧文国根:“藏学故乡在中国”,载《藏学研究论丛》 (5),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349~ 359页。
⑨集体:“新年笔谈藏学·大家都来研究现代藏学”, 载《中国藏学》1991年第1期,第7、8页阴法唐 笔谈部分。
⑩见注⑧,第355页。
(11)载《中国西藏》1989年第2期。
(12)吴丰培先生是这样说的:“藏学研究是一门综合 的学术领域,涉及范围,极为广泛。仅就社会科 学而言,涉及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人类学、社 会学、经济学、语言学、宗教学、民族学、外交学等 各种专门学科。虽然现在自然科学领域,在藏区 来说,刚刚起步,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推动下, 必然与其他发达省份齐头并进,争入先进行列。” 可见,他所说的自然科学是指现代自然科学,而 不是我们所说的藏族传统的自然科学学科。
(13)(14)桂华:“中国藏学研究的历史分期”,载《中国藏 学》1995年第2期,第9~19页。
(15)见注(13),第10页。在第二部分作者还列举了从 隋唐到清代的1887年为止这段时期有关藏族地 区的主要汉文著述。
(16)丹增、张向明主编:《当代中国的西藏》下册,“当 代中国丛书”编委会编,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年 版,正文714、410~432页。
(17)见注⑨。
(18)见注(13)。
(19)见注(16)。
(20)对于下列各个时期的分期理由及研究成果的详 细描述,另见即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 国藏学史》(上、下),王尧、王启龙合著。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K28
引用信息:
[1]王启龙.中国藏学学科理论与藏学史研究评述[J].西藏研究,2000(03):23-30.
基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