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14, 03, No.145 25-40
《宋史·董毡传》笺证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从赞普到土司:唃厮啰家族发展嬗变研究”(项目批准号:12CZS060); 2012年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从赞普到土司:唃厮啰家族研究”(课题批准号:12YJC77004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邮箱(Email):
DOI:
摘要:

董毡,唃厮啰三子,北宋河湟吐蕃政权的第二任赞普。董毡执政之后,沿续唃厮啰政权"联宋抗夏"的基本策略,使河湟吐蕃政权成为北宋牵制西夏的重要力量,董毡成为继嘣厮啰之后河湟吐蕃又一位极有影响力的人物。

Abstract:

Dongzhan(瞎征),the third son of Chio- ssu- lo(唃厮啰),was the second Tubo Tsenpo of Chio-ssu-lo(唃厮啰) regime in north China during Song dynasty.During the period of Dongzhan,the Chio-ssu-lo(唃厮啰) regime carried out the policy of conbining North Song and combatting Xixia.Dongzhan becomed the most influential Tubo Tsenpo after Chio-ssu-lo(唃厮啰).

参考文献

[1][72]刘建丽.宋代西北吐蕃研究[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183、382.

[2][8][9][10][12][15][17][18][20][21][26][28][34][52][56][59][68][69][71][74][76][77][87][90][92][93][94][99][100][104][107][109][1 12][113][117][132](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2:2814、3008、2901、4616、1992、2814、2814、3134、2814、2814、2901、3005、4510、2137、5912、12222、1672、5655、4226、11343、4774、4896、6098、6098、6846、6209、6191、6991、6997、7111、7216、7257、7351、7417、7608、8192.

[3]李文实.青海地方史札记[M].青海地方史志研究,1984,(1).

[4][64][81][85][88][89][114][131](元)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2166、14161、14007、10580、13287、13287、14010、14164.

[5](元)脱脱等.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2017.

[6](清)陈士桢等.兰州府志[M].道光十三年刻本.

[7]马登昆·万玛多吉编撰.甘南藏族部落概述·舟曲县藏族部落[A].甘南文史资料(第11期)[C].1994:12.

[11][125](元)马端临.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

[13][25][44][46][47][49][61][75][79][80][82][83][97][98][101][103][105][106][108][110][115][116][1 19][120][123][126][127](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57:7716、7819、5331、7670、7837、7822、7672、7835、7821、7821、7821、7 82J、6905、7824、7824、7825、7825、7825、7825、7826、7826、7826、7826、7826、7826、7827、7827.

[14][16][19][32](宋)彭百川.太平治迹统类[M].卷16、16、7、16.适园丛书本.

[22][23][39][96](宋)赵汝愚.宋名臣奏议[A].卷132、132、125、125.王民信.宋史资料萃编(第3辑)[C].台北: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

[24][27][29][36][37][1 11][1 18][121][122][124][128](清)吴广成.西夏书事[M].卷13、14、14、15、21、24、25、26、26、26、2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30][33](宋)张方平.乐全集[M].卷22、22.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版.

[31][51](宋)司马光.涑水记闻[M].卷12、2.北京:中华书局,1989.

[35][42][65](宋)宋痒.元宪集[M].卷228、34、34.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

[38][91]祝启源.(口角)厮哕——宋代藏族政权[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8:285、93.

[40](宋)苏辙.栾城集[M].卷41.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41](宋)韩维.南阳集[M].卷26.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3](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M].乙集卷19.丛书集成本.

[45](宋)毛滂.东堂集[M].卷1.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8][54]汤开建.唃厮啰统治时期青唐吐蕃政权历史考察.宋金时期安多吐蕃部落史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50]祝启源.试述唃厮啰时期的文化与宗教[M].祝启源藏学研究文集[C].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

[53][55][58][62](宋)李远撰、马忠辑注.青唐录[A].青海省民委少数民族古籍整理规划办公室编.青海地方旧志五种[C].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10.

[57](民国)张维.陇右金石录[M].卷3.民国甘肃省文献征集委员会铅印本,甘肃省图书馆藏.

[60](宋)周煇.清波杂志[M].卷10.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4.

[63](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6073.

[66](宋)曾巩.隆平集[A].卷20.赵铁寒主编.宋史资料萃编(第1辑)[C].台北: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

[67](明)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第65册)[M]..四部丛刊本.

[70]佚名.西藏记(下卷)[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73](宋)孔平仲.谈苑集[M].卷1.北京:中华书局,1985.

[78][84][102][129](宋)佚名.宋大诏令集[M].卷239.北京:中华书局,1982.

[86](宋)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M].卷56.北京:中华书局,1959.

[95](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M].卷13.北京:中华书局,1983.

[130]顾吉辰.邈川首领董毡生卒年考[J].西藏研究,1983,(4).

①关于董毡的出生年,《宋史·吐蕃传》不见记载,但是有一句话却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线索,“董毡白九岁厮哕为请于朝,命为会州刺史,而乔氏封为太原郡君。”同样的事迹记载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27,康定元年四月辛亥条下:“以邈川首领嘉勒斯赉子董毡为会州刺史。董毡方九岁其父为请之。”由此可以看出,康定元年,即1040年,董毡九岁,上推九年,那么董毡出生之年当为仁宗明道元年,即1032年。参见顾吉辰:《邈川首领董毡生卒年考》,载《西藏研究》1983年第4期。

①对李立遵的僧人身份,各种典籍记载是一致的。李立遵名字中的遵,就是藏语对僧人的尊称,这在孔平仲《谈苑》卷1,《羌人构计自相君臣》中曾经提及,“吐蕃谓僧日‘遵'”。同样,李立遵还有一个名字为郢成蔺逋叱,在岩崎力《北宋时期河西的藏族部落与佛教》一文中考证,“郢成”可能是藏文“第悉”的音译,意为“摄政”,“蔺逋叱”则是藏语高僧“仁波切”的音译。

①这期间宋朝廷给董毡颁发的诏书有《赐董毡加食邑实封告敕示谕诏》、《赐起复董毡官敕牒对衣等示谕诏》、《董毡落起复依前保顺军节度使加食邑实封制》、《董毡特进制》等.均载于《宋大诏令集》卷239九《政事》。

①踏白城,据《大清一统志》卷199《兰州府二》记载位于河州西北,……州志:城在银川驿西。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K244

引用信息:

[1]齐德舜.《宋史·董毡传》笺证[J].西藏研究,2014,No.145(03):25-40.

基金信息:

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从赞普到土司:唃厮啰家族发展嬗变研究”(项目批准号:12CZS060); 2012年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从赞普到土司:唃厮啰家族研究”(课题批准号:12YJC77004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