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4 | 22 | 6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正> 在古代藏族史的研究中,吐蕃史的研究占有极其重要的一页。诸前辈学者,在其研究工作中以丰富的知识,精湛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见解,使后进者受益良多。限于史料及其它原因,也有若干问题包括一些“定论”确有待商榷之处,一些“成说”有探寻其根源、考证其讹误之必需。本文冒昧提出一些质疑,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Abstract:① (30) (31) (39) 《松赞干布传》第23页、6页、7页、11页;
② 《松赞干布传》一文主张松赞的生年为丁丑即公元617年,故至公元633年其行年十七岁(按虚岁计法);
③ 《中国通史》第四册,第9页,1979年,人民出版社
④ ⑦ 见《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第一期;
⑤ ⑧ (18) 见《西藏研究》1981年创刊号;
⑥ 撰写本文时,曾参阅了近二十种藏史文献,均无关于松赞干布从亚隆迁都至拉萨的任何文字记载;
⑨ (20) (24) 见《西藏王统记》(藏文)第65页、194页,1981年,民族出版社;
⑩ (21) (40) 见《智者喜宴》(藏文)木刻板,第14页、69页;
(11) (12) (13) (14) (15) (25) (29) (32) (33) (34) (35) (36) (37) (38) 、见《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藏文)第33-55页、18页、记年部份,第160-161页、125页、107页、126页、139页、132页;
(16) 赤萨兑嘎宫为松赞干布生母之宫,今甲马有其遗迹,名曰“兑嘎残墙”;
(17) 见《新红史》第19页,1982年,西藏人民出版社;
(19) 见《红史》(藏文)第19页,1981年,民族出版社;
(22) (23) 见《青史》(藏文)木刻板,第24页;
(26) (27) 《旧唐书》卷196上;
(28) (43) 《新唐书》卷216上、221;
(41) 见《吐蕃历史地理研究》,转引自《西藏研究》1983年第一期所载《入蕃大道沿途诸族与中央吐蕃之五翼》;
(42) 见《旭日》(藏文)1982年第一期;
另外参阅藏文史籍:《巴协》、《布敦宗教史》、《雅隆觉阿释迦仁青宗教史》、《莲花生遗教》《西藏王臣记》、《拉达克宗教史》、《黄琉璃》、《松巴宗教史》、《安多宗教史》、《白史》、《西藏政教史》等。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
引用信息:
[1]巴桑旺堆.关于吐蕃史研究中几个“定论”的质疑[J].西藏研究,1983(04):86-93.
基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