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19, 04, No.176 139-144
清代《西番译语》的序言和命名原则考察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九种‘西番译语’(丁种本)对音文献的清代四川方音研究”(项目编号:19YJC740084);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华夷译语’的汉藏语历史研究”(项目编号:14ZDB094); 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四川濒危活态文献保护研究团队”阶段性成果
邮箱(Email):
DOI:
摘要:

清代九种《西番译语》的序言和命名均有其结构规则,前人对此讨论较少。译语序言包括译语采集地所属的行政单位、军事单位和土司名目,行政和军事单位按照品级高低顺序交叉排列。译语初编本的命名是对序言中地名的概括,基本模式是"A属B西番译语",其中A为序言中最高军事单位名称,B一般为级别较高且排序靠前的土司名称,据此推测两种书名未知的译语(川四、川八)名称当为《松潘属白马路西番译语》和《建昌属大盐井酥州等各西番译语》。

Abstract:

There are certain principles about the forewords and names of nine versions of Xi-Fan-Yi-Yu in Qing dynasty. The forewords include administrative units,military units and minority headmen. The administrative and military units list according to their ranking. The name of the original version of Xi-Fan-Yi-Yu is the summary of place names. The model of naming is based on B sub-category as Xi-Fan-Yi-Yu within the category A. Here A is the highest ranking military unit and B is,usually,the names of minority headmen of high rank and front order in forewords. Therefore,the two unknown titles for category Chuan IV and VIII must be Songpan Shu Baimalu Xipan Yiyu, and Jianchang Shu Dayanjing Suzhou Deng Ge Xipan Yiyu.

参考文献

[1]孙伯君.乾隆敕编九种《西番译语》初编本及其定名[J].满语研究,2012(2).

[2]冯蒸.“华夷译语”调查记[J].文物,1981(2).

[3]聂鸿音,孙伯君.《西番译语》校录及汇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4]周振鹤.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清代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5]张研,牛贯杰.清史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吴永章.中国土司制度渊源与发展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

[7]闻宥.国外对《华夷译语》的收藏和研究[J].外国研究中国,1979(2).

[8]孙宏开.《西番译语》考辨[C]//白滨,史金波,卢勋,等.中国民族史研究(第二辑).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327—342.

[9][日]西田龙雄.多续译语的研究[M].京都:松香堂,1973.

(1)虽然“道”不是一级独立的行政区划,但是作为省的派出单位,应该受制于省而级别又高于府,故仍可认为其在省之下、府之上。也有早期学者(萧一山,1986)将“道”独立为一级行政单位,即认为清仿元制,分“省、道、府、厅州县”四级行政区。

(1)武职土司职衔名目繁多,这里只列举了译语序言中涉及的职衔,具体可参见吴永章:《中国土司制度渊源与发展史》,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第213—215页。

(2)清代武职土司职衔中指挥使司共有七等,分别是:指挥使(正三品)、指挥同知(从三品)、指挥佥事(正四品)、土千户(正五品)、副千户(从五品)、土百户(正六品)、百长(无品级)。

(3)龚荫(1992)认为,明代的土司分为三类——武职土司、卫所土司、文职土司。明代武职土司并不包括土千户、土百户之类。卫所土司则包括(1)“卫”指挥使司:指挥使,正三品,指挥同知,从三品;(2)所,即千户所,其中正千户,正五品,副千户,从五品,百户,正六品。明代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卫所,只是“参用土人”为官,只有少数的首领会成为卫所土司。清初,卫所官吏归附,仍授原官世袭,因此卫所官吏通通变成了土司。

(4)据《盐源县志》记载,盐源在明代为盐井卫,清初承袭明制,雍正六年(1728年)“罢卫”改为盐源县,乾隆年间编写的译语中仍有“盐井卫”之名,或是因袭传统叫法之故。

(1)川九的情况稍显特殊,B处为木里、瓜别安抚司(从五品),但是序言中还有品级更高的古柏树等三个土千户(正五品)。这说明安抚司和土千户同时出现,定名时优先考虑安抚司,或因为土千户本为卫所官吏,清代方定为土司,而安抚司则为传统土司,且两者属于不同的系统,土千户、土百户等属于指挥使司,与安抚使司不同。此外,一般史书中安抚司和土千户同时出现,会将安抚司排在土千户之前。例如《清史稿》卷一三四介绍盐源县会盐营所属土司时,将安抚司、长官司排在了土千户、土百户之前。

(2)虽然川一、川二、川三初名中的“松潘”和川九的“建昌”既是军事单位“镇”名也是行政单位“道”名,但是从川五、川六、川七中使用“泰宁”(军事单位“协”名)可知,这里的“松潘、建昌”当理解为军事单位为宜。

(1)序言土司名称之后的职衔“土千户、土百户”等原文没有,为笔者加注。

(2)“A属B西番译语”中的A是军事单位,B一般是土司名称而不是军事单位,而且译语初名中均并不包含行政单位。不过,孙伯君(2012)所推定的《建昌属冕山嘉顺二营并冕宁县各西番译语》中的B包括了军事单位“营”又包括行政单位“县”,但是不包括土司,这与已知的译语初编本定名原则有所不同,因而可能是值得商榷的。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H214

引用信息:

[1]王振.清代《西番译语》的序言和命名原则考察[J].西藏研究,2019,No.176(04):139-144.

基金信息: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九种‘西番译语’(丁种本)对音文献的清代四川方音研究”(项目编号:19YJC740084);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华夷译语’的汉藏语历史研究”(项目编号:14ZDB094); 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四川濒危活态文献保护研究团队”阶段性成果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