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20, 02, No.180 93-103
工布查布与《中原地区佛教源流记》版本研究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全国社科规划办2018年度项目“藏文古籍写本序跋辑录与文献学研究”(项目编号:18BTQ036)阶段性成果
邮箱(Email):
DOI:
摘要:

工布查布生于康熙年间,雍正年间任番学总管,著作颇多。与显亲王衍潢、硕庄亲王允禄、章嘉若白多杰、噶陀仁增才旺脑布、司徒曲吉迥乃等关系甚好。《中原地区佛教源流记》是其代表作之一,先后有北京、德格、布达拉宫刻本、抄本等。透过汉藏文献清代番学总管蒙古族著名学者工布查布的身世,可对《中原地区佛教源流记》成书背景、版本流传、版式特点及研究状况作进一步研究。

Abstract:

Gonbo Jabo was born in Kangxi period,then became the head of Fan-xue institute during Yongzheng periods. He has a very good relationship with the royal member of Prince Yan-Yan and Yunlu,the Buddhist master Jang ja and Katog suti etc. His master works is The History of Chinese Buddhism. This book has Beijing、Dege,and Potala block print versions. This paper,will go through the life history of the author to discus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current print version,layou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ook.

参考文献

[1]嘉贡布嘉.汉区佛教源流记[M].罗桑旦增,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

[2]噶妥仁增次旺诺布.汉传佛教宗派源流(藏文)[M]//噶妥仁增次旺诺布.噶妥仁增次旺诺布文集:中卷.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379—389.

[3]松巴堪钦.松巴教法史(藏文)[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2:976—990.

[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上册)[A].合肥:黄山书社,1998:16.

[5]乌云毕力格.关于清代著名蒙古文人乌珠穆沁公滚布扎卜的几点新史料[J].清史研究,2009(2).

[6]衮布扎卜.恒河之流(蒙文)[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8:253.

[7]李勤璞,罗布桑却丹.《西藏药材蒙藏汉名录记》考[J].朝阳社会科学,2009(2).

[8]孙林,群培.简论清代学者贡布嘉撰述的藏文史书《汉区佛教源流》的史料来源[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9]噶妥仁增次旺诺布.汉传佛教宗派源流(藏文)[M]//噶妥仁增次旺诺布.噶妥仁增次旺诺布文集:上卷.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383.

[10]土观洛桑曲吉尼玛.土观教法史[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14:471.

[11]黄明信:汉藏大藏经目录异同研究[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3:10—14.

[12]苏晋仁:佛教文化与历史[J]//中国佛学(第4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13]彭学云:大藏经目录备考[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26.

(1)参见贡布嘉著,罗桑旦增译:《汉区佛教源流记》,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3年藏文版;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版。

(2)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主办,准印证号:0118-L0096。

(3)《圣祖仁皇帝实录卷》卷221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七月二十五日条载,乌朱穆秦(同乌珠穆沁)辅国公滚布扎卜、来朝;《圣祖仁皇帝实录》卷226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七月二十八日条载,乌朱穆秦辅国公滚布扎卜来朝;《圣祖仁皇帝实录》卷230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七月十九日条载,乌朱穆秦辅国公滚布扎卜等来朝;《圣祖仁皇帝实录》卷238康熙四十八年(1708年)八月四日条载,乌朱穆秦辅国公滚布扎卜等来朝。

(1)参见喜饶嘉措:《罕见目录》,清刻本,60叶,中国民族图书馆藏。

(2)即太琼汗、库格珍歹、翁衮、公特图、诺玛图。

(3)土观阿旺曲吉嘉措(1680—1736年),青海佑宁寺第二十四代法台,40岁时,康熙迎请彼去北京。第二年前往拉萨,七世达赖喇嘛坐床。不久回北京授掌印喇嘛之职,驻锡旃檀寺。主持刊印藏文《丹珠尔》。1734年,帝赐以“净修禅师”名号及印信,颁金册一道,受皇上极其眷顾。1735年,向雍正皇帝告假回籍,钦准其返里后可居住两年。临行前,雍正逝世。乾隆登基后获准回佑宁寺。参见土观曲吉尼玛著:《大成就者阿旺曲吉嘉措传》,布达拉宫刻本,37叶,中国民族图书馆藏。

(4)参见土观阿旺曲吉嘉措:《丹珠尔目录》(藏文),清代北京刻本,共35叶,中国民族图书馆藏。

(5)参见章嘉若贝多杰:《正字智者之源》(藏文),清代北京刻本,中国民族图书馆藏。

(6)清代专设教习藏文的学堂,兼有翻译藏奏文章的任务。顺治十四年(1657年)设立,隶属理藩院。置承办学务司业、助教、教习等管理学务及教学,另有副教习2人。学生分正额和额外,正额学生24名,由咸安宫蒙古官学及国子监学中挑取,额外学生16名。学习期限为5年。

(1)立于2004年6月,在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人民政府所在地人民广场工布查布塑像,碑文中标明其生卒年为1690—1750年。

(2)参见札雅班智达洛桑称勒:《札雅班智达洛桑称勒文集》(藏文)卷1,清代北京刻本,中国民族图书馆藏。

(3)参见七世达赖格桑嘉措:《赤钦活佛洛桑丹白尼玛传》(藏文)清刻本,共44叶,中国民族图书馆藏。

(4)三份信件收录在《司徒曲吉迥乃文集》“乏”部书信类汇集,清八邦寺刻本,中国民族图书馆藏。

(5)《甘露藏释》于1747年部分初译,1750年完整翻译,1757年最后校订。因此,《甘露藏释》出现前后两个版本,篇幅与题名相差较大:清八邦寺刻本《据甘露藏一书以阐明梵语名与音势之论述开闪眼百门之钥》,219叶。清德格更钦寺刻本《阐明甘露藏梵语名与音势之论悦意牛》,459叶。

(1)题跋记载德格版《汉区佛教源流记》由降央钦孜(1820—1892年)意愿刊施。

(2)包括《中原地区佛教源流记》《蒙藏合璧大辞典》《造像度量经》《金刚寿陀罗尼经》《金刚寿陀罗尼经修习法》《秘密舍利陀罗尼》《无二尊胜经》《天文历法》等。参见《汉区佛教源流记》,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7页。

(3)《丹珠尔(蒙古文)》中,《圣贤行愿望(目录4985)》《圣弥勒誓愿(目录4986)》《入菩萨行所出誓愿(目录4990)》等由工布查布校译。

(4)又称《清藏》或《龙藏》,以明朝《北藏》为底本增减刻印的敕版藏经,718函,7168卷。每半叶5行,每版25行,每行17字。经折装。

(5)参见释赵盛等辑:《大清重刻龙藏汇记》,清同治九年(1870年)刻本,中国民族图书馆藏。

(6)庄亲王允禄(1695—1767年),为康熙第十六子。康熙六十一年掌理内务府。雍正元年继袭庄亲王。二年掌宗人府。主持敕修《龙藏》,十三年总理事务。乾隆三年参与议政,管理理藩院事务。二十一年掌宗人府事务。

(7)爱新觉罗·弘昼(1712—1770年),清朝宗室大臣,雍正帝第五子,清高宗弘历之弟。雍正十一年(1733年)弘昼进封和硕和亲王,生母纯悫皇贵妃耿氏。

(8)参见乌斯藏达赖喇嘛阿旺嘉措造,自得居士译:《药师七如来本愿仪轨》,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刻本,中国民族图书馆藏。

(9)《高宗纯皇帝实录》卷62,乾隆三年二月四日。

(10)据清《洮州厅志》卷16,禅定寺主僧池莲,卓尼族土司之后,康熙四十九年(1680年)来朝,封为“崇梵静觉国师”(《[光绪]《洮州厅志十八卷》,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铅印本)。喇嘛琢[王羕]珞瓒生于1708年,承袭“崇梵静觉国师”,藏文全称“■”。根据《大威德金刚怖畏十三尊成就仪轨宝箧经》(清嘉庆癸亥年(1803年)抄本,2册,国家图书馆藏)记载:“乾隆已未(1739年)冬。有临洮禅定寺大喇嘛崇梵静觉国师琢(王羕)珞瓒者。来京寓居慈度寺。博通梵典。亦觧汉文。”“辛酉壬戌岁(1741—1742年),再度来京,驻锡慈度寺,校阅《宝箧经》《四忿怒明王经》《无量寿经》《毘坛城》《药师七佛供养仪轨如意王经》等,壬申(1752年)冬至戌寅(1758年)春,陆续刊印。庚辰(1760年)秋圆寂。”

(1)爱新觉罗·允礼(1697—1738年),清康熙帝第十七子,雍正帝异母弟。起初崇信宁玛派,与第七世达赖喇嘛来往密切,1727年,特派使者供奉礼物。1734年,奉皇帝之意,随同章嘉若贝多杰赴四川甘孜惠远寺■,宣读大皇帝金字圣旨,行弟子礼。达赖为皇子作珠嘉派长寿灌顶等,先后讲授杰冈派马头明王密修随许法等教诫及其他所欲之法,长达近3个月。《药师七佛供养仪轨经·如意王》就在此次受法,达赖为皇子请文作《依至尊宗喀巴上师瑜伽法》■。后允礼学习藏文,把《药师七如来供养仪轨经》翻译为汉文,署名“自得居士”,并于雍正帝接见赤钦活佛洛桑丹白尼玛时作翻译(参见噶藏嘉措:《赤钦活佛洛桑丹白尼玛传噶藏嘉措著噶藏嘉措著》,清刻本,北京:中国民族图书馆。),赤钦为皇子请文作《喜金刚修持大密捷经》■。雍正驾崩后,允礼向七世达赖发去哀辞、金银珠宝供资。(参见章嘉若贝多杰:《七世达赖喇嘛传》,清刻本,北京:中国民族图书馆。

(2)参见乌斯藏达赖喇嘛阿旺嘉措造,自得居士译:《药师七如来本愿仪轨》,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刻本,中国民族图书馆藏。

(3)参见工布查布译:《大威德金刚怖畏十三尊成就仪轨宝箧经》,清嘉庆癸亥年(1803年)抄本,2册,国家图书馆藏。

(4)《吉祥大威德十三佛母修持法·宝箧》,59叶;《速成事业的六臂护法朵马回遮法及附件》,29叶(辽宁省阜新市政协文史馆收藏);《金刚威猛与护法神酬供祈福颂词》,22叶(鄂尔多斯市图书馆藏),乾隆二十年(1755年)二月溯日显亲王府校订刊印。

(5)吐蕃时期书写典籍七重标号:字间标号,使拼写免于混淆;句读标号,使词句免于混淆;章节标号,使文义免于混乱;分卷标号,使颂偈免于混乱;卷目标号,使书册免于混乱;边框标线,使页面两边对齐;名签标号或函头标签,使函卷免于混乱。

(1)参见萨迦·贡噶坚赞:《量理宝藏诠释》,元大都刻本,西藏自治区图书馆与西藏自治区尼木县切卡曲德寺藏。

(2)[印度]狮子贤:《现观庄严论名义释》,元刻本,西藏自治区尼木县切卡曲德寺藏。

(3)参见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明代刻本,西藏自治区罗布林卡管理处藏。

(4)参见博东·却勒朗杰:《四续部总建立论》,1468年西藏雅卓娜嘎宫刻,中国民族图书馆藏。

(5)参见宗喀巴:《瑜伽自在枳布师传薄伽梵上乐轮之身灌顶仪轨》,明代刻本,中国民族图书馆藏。

(6)参见陈那著,居士桑嘉译:《集量论》,明拉萨则唐刻本,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藏。

(7)参见古印度狮子贤著,噶瓦拜则译:《善说教理之海》,明代刻本,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藏。

(8)洛扎罗沃寺刻本,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藏。

(9)清初刻本,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藏。

(10)参见邦译师洛哲登巴译:《声明积分论》,拉卜楞刻本,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藏。

(11)清卓尼印经院刻本,中国民族图书馆藏。

(12)清道光六年卓尼寺印经院刻本,青海省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谢佐藏。

(13)清达丹彭措林寺刻本,中国民族图书馆藏。

(14)黑水城出土藏文文献中有长条式梵夹装一部,从公开的第一页书影看其为四周四边线,界线为双栏竖线。但光靠一张书影无法诠释全书的版面风格和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藏文印本的版面风格。

(15)参见巴俄·祖拉陈瓦:《贤者喜宴·吐蕃史》,16世纪中期山南洛扎宗拉垅寺刻本,中国民族图书馆藏。

(16)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刻本,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文献信息中心藏。

(1)参见章嘉洛桑丹巴:《秘诀医典补遗秘方剂量释》,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北京刻本,45叶,中国民族图书馆、辽宁省阜新市政协文史馆藏。

(2)参见第司·桑杰嘉措:《秘诀医典补遗》,晚清北京刻本,内蒙古牧民私人收藏。另有清雍正十年(1732年)北京嵩祝寺《秘诀医典补遗》刊刻过,中国民族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均藏有其印本。

(3)八邦寺藏印板在“文革”期间损失惨重,工作组进驻八邦寺,推倒板架,印板散乱无序,以防藏匿,又把印板当柴烧。但阿白扎泽等普通百姓将《司都文集》《贡珠云丹嘉措文集》《白若白杂》等部分印板藏匿10余年,后无偿交回八邦寺。参见张公瑾、黄建明主编:《中国民族古籍研究60年》,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7页。

(4)江达瓦拉寺刻本,西北民族学院图书馆藏。

(5)1957年布达拉宫刻本,西藏档案馆藏。

(6)中国民族图书馆藏。

(1)因觉囊达丹彭措楞寺之旧版《印度教法史》已残旧,故于第十六饶迥之火狗年(1946年)受达扎摄政之意,由西藏地方政府出资付梓,藏版存于拉萨布达拉雪印经院。

(2)复印本收藏在“Scannedat Tibetan Buddhist Resource Center,150 West 17th St,New York City,NY1001,US”.

(3)参见若干稀有书籍题录《陲莲盛开的月光十万禾穗》,拉卜楞寺和拉萨雪印经院均有刻印,中国民族图书馆收藏。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B948;G256.2

引用信息:

[1]先巴.工布查布与《中原地区佛教源流记》版本研究[J].西藏研究,2020,No.180(02):93-103.

基金信息:

全国社科规划办2018年度项目“藏文古籍写本序跋辑录与文献学研究”(项目编号:18BTQ036)阶段性成果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