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 0 | 10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始建于雍正七年的惠远庙,在雍正八年至十三年因七世达赖驻锡而闻名于世。雍正帝敕建此庙,是为了使七世达赖远离西藏地方的内部斗争和准噶尔蒙古的侵扰,强化对康区及西藏的管理,推动格鲁派在康区的进一步传播。雍正帝下令按照哲蚌寺的式样修建惠远庙,但惠远庙的建筑形态与哲蚌寺并不一致。惠远庙实际上是在中原官式建筑建造思想指导下建成的格鲁派寺庙。雍正帝强调仿照哲蚌寺式样,是在表明对七世达赖的尊崇以及地位的肯定。惠远庙建成后,发挥的作用基本符合雍正帝的预期。寺庙的后续发展在地区政治、经济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总体而言,雍正帝敕建惠远庙,是一场比较成功的治藏实践。
Abstract:Huiyuan Monastery,founded in the seventh year of the Yongzheng reign( 1729),gained renown between the eighth and thirteenth years of Yongzheng's reign due to the residence of the Seventh Dalai Lama. Emperor Yongzheng commission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monastery to distance the Seventh Dalai Lama from internal conflicts in Xizang and the threats posed by the Dzungar Mongols,to strengthen control over the Kham region and Xizang,and to promote the further spread of the Geluk( Gelugpa) school in Kham. Although Yongzheng decreed that Huiyuan Monastery be built following the model of Drepung Monastery,its architectural style ultimately differed from that of Drepung. In reality,Huiyuan Monastery was construct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entral Plains architectural principles while serving as a Gelug monastery. Emperor Yongzheng's emphasis on modeling it after Drepung Monastery symbolized his respect for and recognition of the status of the Seventh Dalai Lama. After its completion,Huiyuan Monastery fulfilled the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functions envisioned by Yongzheng,exerting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region '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verall,the imperial commissioning of Huiyuan Monastery by Yongzheng was a relatively successful practice of governance in Xizang.
(1)参见张虎生:《御制惠远庙碑文校注——兼说七世达赖喇嘛移居惠远寺》,《中国藏学》1994年第3期,第90—99页;李凤珍:《清代西藏郡王制初探:读清史札记》,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2年;玉珠措姆:《七世达赖喇嘛驻锡地惠远寺与康区地方土司及清廷的互动》,《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第147—161页。
(2)关于七世达赖移驻惠远庙的原因,张虎生认为“从西藏内部来看,清中央是为了便于颇罗鼐总理藏务,安定西藏政局”。玉珠措姆认为,雍正帝让七世达赖移驻噶达的原因之一,“是为了让深陷西藏内乱的七世达赖喇嘛父亲索南达尔结离开拉萨,为颇罗鼐总理西藏政务铺平道路。”这些说法似乎夸大了当时清廷对颇罗鼐的支持力度。之所以有相关观点产生,应与雍正六年(1728)马喇、查郎阿等人的满文奏折未被重视有很大关系。马喇、查郎阿等人在西藏地方内乱期间,曾命颇罗鼐不要进入拉萨。他们都不希望颇罗鼐先于朝廷大军进入拉萨。于查郎阿等人而言,颇罗鼐进入拉萨,一方面可能对七世达赖不利,一方面也使得清廷前、后藏分治的计划失去实施的条件。参见张虎生:《御制惠远庙碑文校注——兼说七世达赖喇嘛移居惠远寺》,第90页;玉珠措姆:《七世达赖喇嘛驻锡地惠远寺与康区地方土司及清廷的互动》,第161页;《西藏办事大臣马喇等奏报差往颇罗鼐处送书之人被拘折》,雍正六年五月二十二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634页;《吏部尚书查郎阿等奏报密令颇罗鼐退回原地折》,雍正六年六月十八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1641页。
(3)张羽新:《清政府与喇嘛教》,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11页。
(4)任月海:《多伦汇宗寺》,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37—38页。
(5)冯尔康:《雍正传》,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42页。
(6)参见《达赖喇嘛奏报众噶隆合谋杀死康济鼐缘由折》,雍正五年八月三十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1508页。
(7)参见《扎萨克台吉颇罗鼐奏报杀害贝子康济鼐情形折》,雍正五年七月十七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2614页。
(8)参见《岳钟琪奏复预筹于泰宁地方修建庙宇备达赖喇嘛移驻折》,雍正六年十月初四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2册,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431—432页。
(9)参见《川陕总督岳钟琪奏请敕拨建造革达地方庙宇银两折》,雍正七年二月初一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14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513页。
(10)《岳钟琪奏报于泰宁建造达赖喇嘛移驻庙宇动工日期及料估银两折》,雍正七年四月十八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2册,第438页。
(11)《岳钟琪奏报于泰宁建造达赖喇嘛移驻庙宇动工日期及料估银两折》,雍正七年四月十八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2册,第438页。
(12)《岳钟琪奏报于泰宁建造达赖喇嘛移驻庙宇动工日期及料估银两折》,雍正七年四月十八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2册,第438页。
(13)《岳钟琪奏复预筹于泰宁地方修建庙宇备达赖喇嘛移驻折》,雍正六年十月初四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2册,第431页。
(14)《岳钟琪奏复预筹于泰宁地方修建庙宇备达赖喇嘛移驻折》,雍正六年十月初四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2册,第431页。
(15)《川陕总督岳钟琪奏呈口外革达地方形势图折》,雍正六年十月十七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13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692页。
(16)《川陕总督岳钟琪奏报噶达地方修建达赖喇嘛移驻庙宇估料并起工日期折》,雍正七年四月十八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15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106—107页。
(17)张羽新:《清政府与喇嘛教》,第316页。
(18)参见章嘉·若贝多杰:《七世达赖喇嘛传》,蒲文成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第103页。
(19)《打箭炉志略》载,惠远庙在“乾隆元年及六年、七年、十五年、三十年均因地震估修。至五十年地震,尽圮。将军保宁、总督李世杰会奏委员修建。五十八年七月,地震坍损,总督惠龄奏明重修”。参见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编:《打箭炉志略·坛庙》,《中国民族史地资料丛刊》之十三,内部资料,1979年。
(20)参见章嘉·若贝多杰:《七世达赖喇嘛传》,蒲文成译,第102页。
(21)参见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委员会、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编译:《西藏地震史料汇编》第1卷,第372页。
(22)参见章嘉·若贝多杰:《七世达赖喇嘛传》,蒲文成译,第105—106页。
(23)参见《四川总督黄廷桂奏报惠远庙房屋歪斜围墙坍塌转饬修理缘由折》,雍正九年九月初九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1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164页。
(24)参见《四川总督黄廷桂等奏报达赖喇嘛泰宁住房渗漏墙垣倒塌请敕交鼐格等就近修葺折》,雍正十年闰五月二十五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2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577页。
(25)章嘉·若贝多杰:《七世达赖喇嘛传》,蒲文成译,第113页。
(26)徐东、萧士玮、允礼等:《史部·传记类》,《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21)》,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7年,第225页。
(27)参见牛婷婷、汪永平、焦自云:《试析哲蚌寺的选址和布局》,《华中建筑》2010年第6期,第151页。
(28)参见牛婷婷、汪永平、焦自云:《浅谈西藏政教合一时期寺庙中的宫殿建筑——以萨迦寺和哲蚌寺为例》,《华中建筑》2010年第7期,第156页。
(29)宿白:《藏传佛教寺院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第32页。
(30)《岳钟琪遵旨奏陈进兵时间宜在明春正二月间折》,雍正五年九月十五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2册,第393页。
(31)《岳钟琪遵旨奏陈进兵时间宜在明春正二月间折》,雍正五年九月十五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2册,第393页。
(32)《陕西总督岳钟琪奏陈处理阿尔布巴等仇杀康济鼐一事上中下三策折》,年月不详,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32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257—258页。
(33)参见邓锐龄:《岳钟琪与西藏问题》,《中国藏学》2004年第3期,第64—65页。
(34)《川陕总督岳钟琪等奏议请仍令颇罗鼐总管后藏事务等西藏事宜十项折》,雍正六年三月初四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11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834—837页。
(35)《吏部尚书查郎阿等奏报筹划进招兵马折》,雍正六年七月初七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1648页。
(36)《散秩大臣兼副都统达鼐奏报自索罗木领兵撤返西宁折》,雍正六年十一月初三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1672页。
(37)参见《四川总督黄廷桂等奏报迁移达赖喇嘛情形折》,雍正九年九月十五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2060—2061页。
(38)顾祖成、王观容、琼华等编:《清实录藏族史料(一)》,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61页。
(39)《岳钟琪奏复预筹于泰宁地方修建庙宇备达赖喇嘛移驻折》,雍正六年十月初四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2册,第431页。
(40)《岳钟琪奏复预筹于泰宁地方修建庙宇备达赖喇嘛移驻折》,雍正六年十月初四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2册,第431页。
(41)《川陕总督年羹尧奏陈西海善后事宜十三条管见折》,雍正二年五月十一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3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39页。
(42)《川陕总督年羹尧奏陈西海善后事宜十三条管见折》,雍正二年五月十一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3册,第39页。
(43)张羽新:《清政府与喇嘛教》,第316页。
(44)天全县志办公室编:《天全州志·四川通志天全史料两种》,内部资料,2005年,第54页。
(45)参见《吏部尚书查郎阿等奏报达赖喇嘛抵达里塘折》,雍正七年二月初九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1698页。
(46)《敕谕达赖喇嘛先在里塘驻锡毋庸赴京觐见》,雍正七年四月初八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2册,第437页。
(47)《敕谕达赖喇嘛先在里塘驻锡毋庸赴京觐见》,雍正七年四月初八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2册,第437页。
(48)《谕封达赖喇嘛之父索诺木达尔扎为辅国公》,雍正七年六月初四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2册,第439页。
(49)《达赖喇嘛为赐医治病谢恩奏书》,雍正八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2册,第442页。
(50)顾祖成、王观容、琼华等编:《清实录藏族史料(一)》,第354页。
(51)章嘉·若贝多杰:《七世达赖喇嘛传》,蒲文成译,第133页。
(52)章嘉·若贝多杰:《七世达赖喇嘛传》,蒲文成译,第133页。
(53)《川陕总督岳钟琪奏报派调汉土官兵进剿翁布中等处蛮民折》,雍正六年九月初九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13册,第419—420页。
(54)《任国荣奏陈防护达赖喇嘛移驻协营事宜折》,雍正七年三月二十二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2册,第436页。
(55)《任国荣奏陈防护达赖喇嘛移驻协营事宜折》,雍正七年三月二十二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2册,第436页。
(56)《议政王大臣等议复守护达赖喇嘛之官兵建制事》,雍正七年六月二十八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2册,第440页。
(57)参见赵心愚:《雍正时期清政府在川西高原设置土司的行动及特点》,《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第135页。
(58)参见王丽娜、朱金春:《七世达赖喇嘛移驻惠远寺与清朝对康区控制的强化》,《西北民族论丛》第20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第177页。
(59)章嘉·若贝多杰:《七世达赖喇嘛传》,蒲文成译,第97页。
(60)章嘉·若贝多杰:《七世达赖喇嘛传》,蒲文成译,第101页。
(61)章嘉·若贝多杰:《七世达赖喇嘛传》,蒲文成译,第102页。
(62)章嘉·若贝多杰:《七世达赖喇嘛传》,蒲文成译,第102页。
(63)章嘉·若贝多杰:《七世达赖喇嘛传》,蒲文成译,第104页。
(64)章嘉·若贝多杰:《七世达赖喇嘛传》,蒲文成译,第112页。
(65)章嘉·若贝多杰:《七世达赖喇嘛传》,蒲文成译,第112页。
(66)参见《西藏办事大臣鼐格等奏转达赖喇嘛叩谢赏银等事折》,雍正十年七月十三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2136页。
(67)祁美琴、安子昂:《试论藏传佛教的王朝化与国家认同——以清朝敕建藏传佛寺为中心的考察》,《清史研究》2019年第1期,第11、15页。
(68)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委员会、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编译:《西藏地震史料汇编》第1卷,第378页。
(69)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委员会、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编译:《西藏地震史料汇编》第1卷,第379页。
(70)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委员会、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编译:《西藏地震史料汇编》第1卷,第385页。
(71)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委员会、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编译:《西藏地震史料汇编》第1卷,第385—386页。
(72)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委员会、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编译:《西藏地震史料汇编》第1卷,第397页。
(73)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委员会、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编译:《西藏地震史料汇编》第1卷,第397页。
(7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道孚县委员会编:《道孚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内部资料,第183页。
(75)参见玉珠措姆:《七世达赖喇嘛驻锡地惠远寺与康区地方土司及清廷的互动》,第157—158页。
(76)《咨四川总督呈送发给惠远寺宪牌清照由》,民族文化宫图书馆复制:《道孚县图志附色达》,内部资料,民族文化宫图书馆复制,1960年,第19页。
(77)《咨四川总督呈送发给惠远寺宪牌清照由》,民族文化宫图书馆复制:《道孚县图志附色达》,第19页。
(78)《咨四川总督呈送发给惠远寺宪牌清照由》,民族文化宫图书馆复制:《道孚县图志附色达》,第19页。
(79)顾祖成、王观容、琼华等编:《清实录藏族史料(三)》,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262页。
(80)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四川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金川案》,1963年,抄录本,第93页。
(81)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合编:《近代康藏重大事件史料选编》第一编(上),拉萨: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98页。
(82)郑少雄:《汉藏之间的康定土司:清末民初末代明正土司人生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第179—180页。
(83)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编:《打箭炉志略·赏赉》,中国民族史地资料丛刊之十三,内部资料,1979年。
(8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道孚县委员会编:《道孚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第184页。
(8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道孚县委员会编:《道孚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第185页。
(86)黄可东:《乾宁惠远寺:是康北文化的重心,是喇嘛教徒的圣地》,《西康社政》1947年第1期,第71页。
(87)黄可东:《乾宁惠远寺:是康北文化的重心,是喇嘛教徒的圣地》,第71页。
(88)《西藏办事大臣鼐格等奏设巡检以管理新地方折》,雍正十年七月十三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2136页。
(89)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合编:《近代康藏重大事件资料选编》第一编(上),第201页。
(90)民族文化宫图书馆复制:《道孚县图志附色达》,第32页。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K249.2;B947
引用信息:
[1]王小杰,陈玮.雍正帝敕建惠远庙研究[J].西藏研究,2025,No.211(02):97-112+158-159.
基金信息:
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坚持和完善藏区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治理制度的理论及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XMZ02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