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8 | 21 | 16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正> 噶尔家族专国赞普王庭及其奉行的北部领土扩张对于吐蕃盛世的形成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然而正是这一时期结束了唐、蕃之间的睦邻关系,并在河源、西域的广大地区转入严峻的武装对峙,直至器弩悉弄赞普亲政,此一家族覆灭,两国间的关系才又发生一变。历史上各民族关系本来就是沿着复杂的辩证发展轨道前进的,这场冲突不仅对于唐、蕃双方,而且对于此后河源、西域地区的历史运行趋势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Abstract:(1) 《赞普传》七见《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页141
(2) (3) 《册府元龟》卷970外臣部朝贡三
(4) 《册府元龟》卷979外臣部和亲二
(5) 《册府元龟》卷995,外臣部交侵
(6) 《大事纪年》十,《见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页102
(7) 《白史》法尊大师译本,西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铅印本,页71
(8) 《旧唐书》卷83苏定方传
(9) (10) 《资治通鉴》卷200高宗显庆四年
(11) 斯垣因编号S·0383敦煌本《西天路竟》
(12) 《旧唐书》卷83苏定方传
(13) 《赞普传》二,见《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页127
(14) 《新唐书》卷221下西域传护密
(15) 《新唐书》卷43地理志下羁縻州
(16) 《册府元龟》卷449将帅部专杀
(17) 《资治通鉴》卷201龙朔三年
(18) 《资治通鉴》卷201龙朔三年
(19) 《大事纪年》十四,见《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页102
(20) 《资治通鉴》卷201龙朔三年
(21) 《册府元龟》卷170帝王部怀远
(22) 《册府元龟》卷996外臣部责让
(23) 《资治通鉴》卷201麟德二年
(24) 《册府元龟》卷995外臣部交侵
(25) 《册府元龟》卷655奉使部谋略
(26) (27) 《大事纪年》十七,见《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页102
(28) 《资治通鉴》卷201乾封元年
(29) 《大事纪年》十八,见《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页103
(30) 《赞普传》二,见《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页127
(31) 《旧唐书》卷196吐蕃传上
(32) 《大事纪年》20
(33) 《册府元龟》卷991外臣部备御四
(34) 《册府元龟》卷991外臣部备御四
(35) 《册府元龟》卷991外臣部备御四
(36) (37) 《册府元龟》卷986外臣部征讨五
(38) 《册府元龟》卷964
(39) 《册府元龟》卷456将帅部不和
(40) 《册府元龟》卷456将帅部不和
(41) (42) (43) (44) 《册府元龟》卷456将帅部不和
(45) 《大事纪年》二十一,见《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页103
(46) 《新唐书》卷206吐蕃传上
(47) 《册府元龟》卷970外臣部朝贡三
(48) 《册府元龟》卷998外臣部奸诈
(49) (50) 《大事纪年》二十三,二十四,见《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页103
(51) 《册府元龟》卷997外臣部备御四
(52) (53) 《册府元龟》卷170帝王部来远
(54) 《大事纪年》二十四,《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页130
(55) 《资治通鉴》卷202咸亨四年
(56) 《旧唐书》卷5高宗本纪
(57) 《册府元卷》卷964外臣部
(58) 《册府元龟》卷970
(59) (60) 《旧唐书》卷40地理志
(61) 《新唐书》卷216吐蕃传上
(62) 《大事纪年》二十六,见《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页104
(63) 《册府元龟》卷33帝王部,崇祭祀二
(64) (65) 《册府元龟》卷986外臣部征讨五
(66) 《新唐书》卷219吐蕃传上
(67) (68) (69) 《大事纪年》二十七,《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页104
(70) 按khrom,藏文原音作,本音绰木,前者与“吉”之声纽相近,后者与良之尾韵相近,因为“吉”有见(K),照(ts)二纽,“良”居“漾”韵(1m),尾音有“m”,则“吉良”古音与相差无几。
(71) 《大事纪年》二十八,见《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页104
(72) 《册府元龟》卷991,外臣部备御四
(73) 《册府元龟》卷124帝王部修武备
(74) 《大事纪年》二十九,见《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页104
(75) 《新唐书》卷216吐蕃传上
(76) 《旧唐书》卷5高宗本纪下
(77) (78) 《册府元龟》卷443将帅部败衄三
(79) 《资治通鉴》卷202仪凤三年
(80) 《册府元龟》卷366将帅部机略六
(81) (82) 《册府元龟》卷336,将帅部机略六
(83) 《大事纪事》二十九,见《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页104
(84) 《大事纪年》三十,见《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页104
(85) (86) (87) 《册府元龟》卷366,将帅部机略六
(88) 《旧唐书》卷5高宗本纪
(89) 《册府元龟》卷366将帅部机略六
(90) 《大事纪年》三十一,见《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页104
(91) 《册府元龟》卷443将帅部败衄三
(92) 《资治通鉴》卷202永隆元年
(93) 《新唐书》卷3本纪三
(94) 《册府元龟》卷358将帅部立功十一
(95) 《大事纪年》三十二,见《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页105
(96) 《大事纪年》三十二,见《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页105
(97) 《资治通鉴》卷203永淳元年
(98) 《旧唐书》卷5本纪五
(99) 《大事纪年》三十五,见《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页105
(100) 《大事纪年》三十六,见《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页105
(101) 《资治通鉴》卷203光宅元年
(102) 《资治通鉴》卷203垂拱元年
(103) 《资治通鉴》卷203垂拱二年
(104) 《大事纪年》三十七,狗年《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页105
(105) (106) 《大事纪年》三十八,《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页106
(107) 《资治通鉴考异》引《实录》转引自《资治通鉴》卷204垂拱三年
(108) 《资治通鉴》卷204垂拱四年
(109) 《册府元龟》卷405将帅部识略四
(110) 《大事纪年》四十,牛年,见《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页106
(111) 《资治通鉴》卷204天授元年
(112) 《赞普传》七引自《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
(113) 《旧唐书》卷196上吐蕃传
(114) 《大事纪年》四十二兔年《敦煌出土吐蕃历史文书》页106
(115) 《新唐书》卷216
(116) 《新唐书》卷6则天本纪
(117) (118) (119) (120) 《资治通鉴》卷205长寿元年
(121) 《资治通鉴》卷205延载元年
(122) 《资治通鉴》卷205延载元年,《考异》引《统纪》
(123) 《大事纪年》四十五,见《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页107
(124) 《大事纪事》四十六,见《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页107
(125) 《册府元龟》卷443
(126) 《敦煌出土吐蕃历史文书》页107
(127) 《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页158
(128) 《册府元龟》卷655,奉使部谋略
(129) (130) 《通典》卷190吐蕃
(131) (132) (133) 《册府元龟》卷655谋略
(134) 《册府元龟》卷655奉使部谋略
(135) (136) 《敦煌出土吐蕃历史文书》赞普传九页151、 152
(137) (138) 《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页108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
引用信息:
[1]薛宗正.噶尔家族专国与吐蕃的北部领土扩张——兼论唐、蕃间的河源、西域争夺[J].西藏研究,1988(04):17-33.
基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