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1982, 02,
西藏古代史的两点简短注释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邮箱(Email):
DOI:
摘要:

<正> 一、劳役与兵役西藏古代社会结构在职能方面是十分重要的,人们却没有把它明确起来。我在杜奇(M.Tucci)先生之后作了一个简要的介绍,但是非里约查先生(M.Filliozat)对此题表示怀疑。他以为在654年的《敦煌古藏文历史文书·编年史》里,记载的rgod(按《藏汉大辞典》说:“西藏奴隶社会开始形成时,分奴隶为豪奴与驯奴两级,

关键词:
Abstract:

KeyWords:
参考文献

(1) 《藏族的文化》La Civilisation tibetaine,巴黎,1962年,P.85。

(2) JA. 1902, P. 630.

(3) 我利用这个机会把我书中排错的地方加以改正。《巴协》sBa-bzed是本古代桑鸢寺志,巴黎,1961年,P.Ⅵ,这里所说的1645-1665年该是1545-1565年.

(4) 《汉藏边境的古代部族》Les tribus anciennes des marches sinotibetaines.Paris.1959,P 9。

(5) 关于两次尼泊尔科学考察的报告》Prelimillary Report on two Scientifie Expeditions,罗马,1956,P.75-90。《国王遗教》Rgyal-Po bka-than(德格版93a-b=噶丹版64b)与《大臣遗教》Blon-po bka than(227-228=8a)的相似资料为杜奇先生引用于(《西藏画卷》Tibetan painted scrolls,P.737) .陶玛士的《关于新疆的藏文史料》P.277,也引用了这些资料。

(6) 参看隆都喇嘛(Klon-rdol bla-ma)的全集,Ba卷,9a:g-yun-mo nirig-nan-mo/g-Yun-pho ni rig-nan-pho/g-yun-ba ni gzugs Sam las zanpa(译者试译:女驯奴是坏女人,男驯奴是坏男人,他们的形迹注定是下贱的.关于“高贵的”drag与“卑贱的”zan,参看杜奇《西藏画卷》P、690,注184,与达斯《藏英大辞典》P、648b.

(7) 参看《资治通鉴》862:“吐蕃每发兵,其富室多以奴从,往往一家至十数人,由是吐蕃之众多”。《新唐书》也同样说(伯希和译本,P.140) :“虏法,出师必发豪室,皆以奴从,平居散处耕牧”。伯希和译“平居”一词为:“在正常时候(通常、平常);就是没有战争时,他们分散居住,一些人耕田,一些人放牧”。

(8) 拉鲁小姐在敦煌手卷本中发现一本《书经》的改(她编的目录,卷Ⅲ,no1291) 。参看项托的传说,索密(michel Soymie):《孔子和项托的会见》(L′entrevuc de confucius et de Hiang To),发表在JA,1954年,P.311-392) 。

(9) 此字的构成很有趣,据《说文》,“用”与“庚”.(10) 《新唐书》,51,1b,与52,2a)。若都尔(M.Des Rotours):《官员的协定》(Traite de Fonotionnaires),Ⅰ,74,译“用”为“纳织物”,但这是派生的意义。原意是一年有二十天的劳役(在有闰月的一年加两天),但可以三尺布抵偿一天的徭役。

(11) JA, 1962, P. 131。

(12) 王忠《新唐书吐蕃传笺证》,北京,1958,P.30,也用了《通典》资料,并认 为ngiet与mgar古音相近,但也没有加以证明。他推测“禄”姓为blon的译音,还不够充分的。

(13) 929年的王子可能是个姓Mgar的,这是以拔毡之名得出的结论。很离奇地此名实际上与论弓仁名号相像。论弓仁是禄东赞的孙子,钦陵的儿子,他在699年“以所统吐谷浑(阿柒)七千帐来降”。他得拨川(puat-tsiwan)王的称号。这个资料来源非常确实,迄今知道的人还很少,《拨川郡王碑》是由大文学家张说(667-730) 受帝命撰写的,见《张燕公集》,卷17,P.177(丛书集成版,No、1847) :“拨川王论弓仁者,源出于匹末城,吐蕃赞普之王族也,曾祖赞,祖尊,父陵、代相蕃国”。都有东赞别号,蕃族称大臣为论(blon),因此成为家族的姓(氏,伦弓仁的;张说的错误)。讨论匹末城起源是很有趣的,但只好另找机会再谈(与藏族诸王的最初城市作比较,《通典》的匹插播卷190,与《通志》,41) 。在《新唐书》(110,7a)的论弓仁简短的传记里,清楚地指为钦陵的儿子,他死于723年,享年六十六岁,满载唐帝给予的荣誉。在《拨川郡王碑》中,张说明确地说,拨川王称号是他身后的封号,“称古国,志其本也”。拨川非汉语词汇,乃是禄东赞孙子的故土的音译。

(14) 南Nam或Gnam-Cha的意义是“南国之姪”然而《旧唐书》,197,记为薛尚悉囊(Mgar zan-snan),南水国王侄。闻宥指出这个国王另外还简称南(Nam),而且无疑地与藏文Nam,Snam,Gnam是符合的(T.P.ⅩL,1-3,1950,P.199-200) .《东女国传》记载薛氏人物的日期,是在793年,可能这些人物比记载日期更早些。总而言之,这些人名与松赞干布时期大臣人名很相似。《敦煌编年史《(巴考,P.101,译文,P.136) 说,綝莽布支尚囊(Myan man-po-rje Zan-snan)征服松巴一切地方,跟随他的大臣是噶尔莽尚松囊(Mgar Man-Zam Sum-snan),这些名称似乎是来自他们前辈的名称的。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

引用信息:

[1]石泰安 ,方浚川 ,陈宗祥.西藏古代史的两点简短注释[J].西藏研究,1982(02).

基金信息: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