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05, 01, 43-50
西藏西部早期文明的考古学探索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邮箱(Email):
DOI:
摘要:

文章通过近年来西藏西部地区新发现的"前佛教时期"考古资料,回顾了在对西藏西部早期文明探索若干问题上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并通过对这批新发现的考古材料的分析,联系敦煌古藏文写卷中所涉及到的关于西藏远古历史上"恰"、"穆"氏族以及古老象雄文明等问题,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某些联系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对新出考古材料的时空关系及其学术价值也作了扼要的介绍。

Abstract:

KeyWords:
参考文献

①本文采用的"前佛教时期"这一概念,主要指西藏西部地区 在以佛教立国的古格王朝成立之前,大体相当于汉藏文献 材料所记载的"象雄"或"羊同"、"女国"统治下的这一历史 时期,以有别于古格王朝以前佛教为其基本标志的文化面 貌。

②此处墓地至今尚未正式发表过试掘简报,但有关情况在笔 者参与编写的《阿里地区文物志》上有描述。参见李永宪、 霍巍、更堆《阿里地区文物志》,第132-133页

③据称卡尔普墓地的年代曾作过放射性同位素碳十四年代测 定,笔者曾根据发掘者之一提供的数据,在一篇文章中提及 其年代可能为距今3700年(参见霍巍《近十年西藏考古的 发现与研究》,载《文物》2000年第3期),但后来又有公元前 500年左右之说,故此墓地的年代最后应以发掘者正式公 布的碳十四测年数据为准。

④四川大学考古系等:《西藏札达县皮央·东嘎古墓群试掘简 报》、《西藏札达县格布赛鲁墓地调查简报》,均见《考古》 2001年第6期。

⑤霍巍:《试论西藏及西南出土的双圆饼形剑首青铜短剑》,吉 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编《庆祝张忠陪先生七十岁论文 集》,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⑥这一资料将成为正式考古报告《西藏皮央·东嘎遗址》中的 第九章,待刊。

⑦约翰·文森特·贝勒沙:《找寻失落的文化--西部西藏前佛 教时期重要考古遗迹调查报告(1992-2002)》,载霍巍、李 永宪主编《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藏学学 刊》第1辑,四川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⑧顿珠拉杰:《西藏西北部地区象雄文化遗址考察报告》,载 《西藏研究》2003年第3期。

⑨夏格旺堆:《2000-2004年西藏考古主要发现与目前西藏 考古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载《第二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 际学术讨论会论文提要》(打印稿),(北京)2004年。

⑩该遗址最初由顿珠拉杰等调查发现,并命名为"曲那多墓葬 群",参见其所撰写的《西藏西北部地区象雄文化遗迹考察 报告》,载《西藏研究》2003年第3期。

(11)如西藏社会科学院藏族学者顿珠拉杰的论文标题即为"西 藏西北部地区象雄文化遗址考察报告",参见《西藏研究》 2003年第3期。

(12)参见顿珠拉杰:《西藏西北部地区象雄文化遗址考察报告》, 载《西藏研究》2003年第3期。

(13)多桑旦贝:《世界地理概说》,转引自才让太《古老象雄文明》,载《西藏研究》1995年第2期。

(14)才让太:《古老象雄文明》,载《西藏研究》1995年第2期。

(15)才让太;《古老象雄文明》,载《西藏研究》1995年第2期。

(16)张昆:《论象雄》,载《西藏研究》1995年第2期。

(17)山口瑞凤:《吐蕃王国成立史研究》,岩拨书店1983年版,第 262-263页。

(18)石泰安:《西藏的文明》,耿昇译本第22页,西藏社会科学院 西藏学汉文编辑室印,1985年。

(19)石泰安:《西藏的文明》耿昇译本第22页,西藏社会科学院 西藏学汉文编辑室印,1985年。

(20)石泰安:《西藏的文明》,耿昇译本第22页,西藏社会科学院 西藏学汉文编辑室印,1985年。

(21)童恩正:《西藏考古综述》,载《文物》1985年第9期。

(22)G·杜齐:《西藏考古》,向红茄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年 版,第13-14页

(23)G·杜齐:《西藏考古》,向红茄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年 版,第13-14页。

(24)承蒙西藏社会科学院顿珠拉杰见告。

(25)顿珠拉杰:《西藏西北部地区象雄文化遗址考察报告》,载 《西藏研究》2003年第3期。

(26)石泰安先生的研究可参见其著作《川甘青藏走廊古部落》, 耿昇译,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27)参见山口瑞凤《吐蕃王国成立史研究》,第五章第二节、第六 章等,岩拨书店1983年版。

(28)褚俊杰:《吐蕃远古氏族"恰"、"穆"研究--敦煌古藏文写 卷P.T.126Ⅱ解读》,载《藏学研究论丛》第2辑,西藏人民 出版社1990年版。

(29)转引自褚俊杰《吐蕃远古氏族"恰"、"穆"研究--敦煌古藏 文写卷P.T.126Ⅱ解读》,载《藏学研究论丛》第2辑,西藏 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30)褚俊杰:《吐蕃远古氏族"恰"、"穆"研究--敦煌古藏文写 卷P.T.126Ⅱ解读》,载《藏学研究论丛》第2辑,西藏人民 出版社1990年版。

(31)褚俊杰:《吐蕃远古氏族"恰"、"穆"研究--敦煌古藏文写 卷P.T.126Ⅱ解读》,载《藏学研究论丛》第2辑,西藏人民 出版社1990年版。

(32)参见山口瑞凤《吐蕃王国成立史研究》第五章第二节、第三 节等,岩拨书店1983年版。

(33)如石泰安、褚俊杰等均持这一观点。

(34)石泰安:《西藏的文明》,耿昇译本第22页,西藏社会科学院 西藏学汉文编辑室印,1985年。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K872

引用信息:

[1]霍巍.西藏西部早期文明的考古学探索[J].西藏研究,2005(01):43-50.

基金信息: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