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23, 02, No.199 9-21+161
新中国成立初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考察——以1950年西康少数民族国庆参观团为中心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美英涉藏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8ZDA192)阶段性成果
邮箱(Email):
DOI:
摘要: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坚定维护者和有力推动者,党治国理政过程,也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内部稳定团结的实践过程。其中,组织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参访内地是这一过程的重要体现。对于1950年由邦达多吉参与率领的西康少数民族代表团参加国庆观礼并参访内地的历史过程,当前国内学术界研究较少。从组织西康少数民族代表团的缘起出发,梳理其在内地活动的历史过程,探讨代表团成员赴内地前后的思想转变和情感变化、对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认同感、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归属感,对于我们充分认识党领导各族群众所进行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历程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Abstract: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a strong vindicator and active actor of forging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The process of Party governing the country is also a practice of maintaining internal stability and unity of forge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organizing representatives of the ethnic minorities to Beijing to celebrate the first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1950 was one of the important manifestations.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west Kham ethnic minority delegation, led by Bangda Doje,attending the National Day ceremony and visiting other provinces and cities of China in 1950 is rarely studied in the academic community. Starting the research from the reason of organizing the west Kham ethnic minority,combing the representatives' activity process in other provinces and cities,analyzing their mind and emotional change before and after the national ceremony and the visiting,studying their sense of national identity and the identity of the Party are of great histor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to understand the practice process of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to forge the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KeyWords:
参考文献

(1)国家民委:《2021年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组团会议在北京召开》,https://www.neac.gov.cn/seac/xwzx/2021 06/1146864.shtml,访问日期:2022年6月30日。

(2)赵峥:《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康少数民族代表参观访问内地述论》,《中共党史研究》2016年第7期,第33—45页;李飞龙:《少数民族上层与国家认同的建构——以20世纪50年代凉山彝族“观光团”为考察中心》,《现代哲学》2017年第4期,第38—48页;付志刚、王梦媛:《新中国成立初期西藏少数民族参观团初探》,《西藏研究》2021年第3期,第108—118页;刘吉昌、朱书敏、金炳镐:《论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的发展进程、形式、意义》,《青海民族研究》2021年第4期,第53—60页;谭世圆:《连通心灵之旅:1950年云南少数民族国庆参观团考论》,《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第21—29页;王倩:《新中国成立初期少数民族代表赴京参加国庆活动探析》,《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第5—20页;孙师文、程早霞:《20世纪50年代赴内地西藏地方代表团概述》,《中国藏学》2022年第5期,第144—153页。

(3)原名桑吉悦希,西康党坝人。

(4)中国共产党拉萨市委员会:《新中国首位藏族政协委员——天宝》,http://lasa.xzdw.gov.cn/zlk_868/lsds/202203/t20220320_228784.html,访问日期:2022年6月20日。

(5)多杰才旦(1925—2013),青海省湟中县人。1948年北京师范大学毕业,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中央统战部顾问,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总干事,中共十二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七届、八届全国政协常委。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各单位代表名单》,《开国盛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重要文献资料汇编(上编)》,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第569页。

(6)中央民族访问团西南访问团是四个访问团中最先被派出的,整个西南地区民族种类支系多,族群分布广,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处理好西南地区的民族问题,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做好民族工作的首要任务。

(7)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共和国日记》,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42页。

(8)即西北、西南、中南、华东、东北、内蒙古自治区和中央直属省市各民族代表团。这些代表团由43个民族(含支系)的158位代表组成。

(9)卓人政:《邓小平情系云南》,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23页。

(10)赵峥:《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康少数民族代表参观访问内地述论》,第33—45页。

(11)柏志代表格达活佛,旺嘉是夏克刀登的秘书,泽朗代表邦达多吉,也负责藏语翻译。参见四川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42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5页。

(12)他们动身时,四川、西康还没有解放,他们是冲过国民党军队的严密封锁线前去的。

(13)三人从甘孜扎拉寺出发,经洞噶寺—甘孜一道(由洞噶寺出发,经哈隆汪夺到西青寺,过泥曲河到彭达,走彭河沟,经曲洛,到四通达,便可到甘孜县城)进入色达草原的色拉—洞噶—竹庆寺庙,进入壤塘县境,又经观音桥、马尔康,进入甘肃省,过西安到北京。参见四川省色达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色达县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46页。

(14)一九三四年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经西康某地时,朱总司令曾亲自帮助当地藏族群众,组织博巴(即藏族,“博巴”是藏语的译音)政府。

(15)《人民日报》1950年2月27日第1版只报道了三位代表抵京时间,而没有说明他们出发时间,而笔者发现,这三位代表从德格出发,经色达县、阿坝州、甘南到兰州,再转西安,于西安受到了彭德怀元帅的接见,得知毛主席已到莫斯科,春节后才回北京,这三人就在西安过完春节后才乘火车前往北京。因此他们的时间线是1949年底出发,1950年2月才到达北京。参见四川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42辑,第15页。

(16)格达活佛、夏克刀登、邦达多吉及张西郎吉的联名致敬函。

(17)《西康藏民代表抵京朱德副主席昨予以接见路经西安曾向彭德怀主席献旗》,《人民日报》1950年2月27日,第1版。

(18)《西康藏民代表旺嘉等离京返康》,《人民日报》1950年4月5日,第3版。

(19)1950年3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兵团62军186师556团一部冒雨从雅安出发向康定进军,3月24日,旧西康省省会康定解放。

(20)军管会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工作方针;统一管理当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事宜,接管旧政权;团结民族宗教上层人士,发动群众剿匪肃特。

(21)李春芳,山西省静乐人。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康定地委专员、康定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西康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康定地委副书记、州委书记处书记等职。

(22)甘孜州志编纂委员会:《甘孜州志(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717页。

(23)黄维忠、格桑卓玛、王文长主编:《红色记忆——红军长征在藏族地区及其当代启示》,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6年,第215页。

(2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共和国日记》,第342页。

(25)徐淡庐:《风雪高原:康藏地区工作纪实》,国家安全部办公厅情报史研究处编审,北京:北京时事印刷厂,1996年,第33页。

(26)徐淡庐:《风雪高原:康藏地区工作纪实》,第33页。

(27)徐淡庐:《风雪高原:康藏地区工作纪实》,第34页。

(28)徐淡庐:《风雪高原:康藏地区工作纪实》,第34页。

(29)徐淡庐:《风雪高原:康藏地区工作纪实》,第34页。

(30)郎维伟:《邓小平与西南少数民族——在主持西南局工作的日子里》,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8页。

(31)《为各族人民大团结干杯!中央访问团举行晚会欢迎邦达多吉等》,《西康日报》1950年9月7日。

(32)《我省党政军机关举行晚会欢迎藏彝两族进京代表》,《西康日报》1950年9月8日。

(33)《赴京参加国庆盛典我省藏彝代表一行抵达重庆》,《西康日报》1950年9月19日,第1版。

(34)代表团共计有代表25人,包括云南傣族4人、回族2人、摩西族、撒尼族2人、民家族2人、藏族2人、阿尼族1人、傈尼族2人,贵州的苗族3人、仲家族2人、回族1人,西康的藏族2人、彝族1人,代表团附属了一个文工团,团员有79人,由云南、贵州、西康三省的兄弟民族文工队联合组成。

(35)还有云南首席代表回族马伯安、贵州首席代表苗族李儒云也是副团长。

(36)《参加首都国庆盛典西南各民族代表团暨文工队抵达首都》,《西康日报》1950年9月29日。

(37)《周总理欢宴各民族代表》,《人民日报》1950年9月30日,第1版。

(38)《来京参加国庆盛典的各民族代表向中央人民政府首长献旗献礼致敬》,《人民日报》1950年10月4日,第1版。

(39)《显示着各民族空前的大团结国内四十三个民族代表在北京举行盛大联欢会》,《云南日报》1950年10月24日。

(40)《天津三万余人集会欢迎各民族代表团》,《西康日报》1950年11月2日,第1版。

(41)《参加国庆盛典后西南各族代表团已由京抵达上海》,《西康日报》1950年11月11日,第1版。

(42)《参加国庆归来西南各族代表团已离渝分返各地》,《西康日报》1950年12月6日,第1版。

(43)《晋京参加国庆盛典后藏彝代表返抵康定受到各族人民欢迎》,《西康日报》1950年12月22日。

(44)《参加首都国庆盛典西南各民族代表团暨文工队抵达首都》,1950年9月29日。

(45)胡钧:《各民族代表首次在北京团聚——追忆少数民族招待委员会》,《中国民族》1999年第4期,第51页。

(46)刀结:《“有了毛主席少数民族才能得到平等”——晋京参加国庆节观感》,《西康日报》1950年12月12日,第2版。

(47)畅观楼是一座皇家西式行宫,1908年建成。慈禧及光绪曾两次在此小憩。1912年孙中山先生曾三次来此发表演说。1950年十世班禅亦在此住过,1955年3月,毛泽东曾亲自到此看望他,并同他作了长时间的亲切交谈。

(48)其中包括副市长刘秀峰、文联主任阿英、妇联主任罗云、津市27个清真寺教长、600余名回民及工人、学生代表等。

(49)《天津三万余人集会欢迎各民族代表团》,第1版。

(50)《参加国庆盛典后西南各族代表团已由京抵达上海》,第1版。

(51)《我省藏族晋京代表团报告此行观感》,《西康日报》1950年11月26日。

(52)王倩:《新中国成立初期少数民族代表赴京参加国庆活动探析》,第5—20页。

(53)《周总理在宴会上致词》,《人民日报》1950年9月30日,第1版。

(54)彝族代表。

(55)《多年不通气的弟兄今天团聚在毛主席的周围——西康藏彝两族代表和文工队参加首都国庆盛典前后记》,《西康日报》1950年12月11日。

(56)刘吉昌、朱书敏、金炳镐:《论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的发展进程、形式、意义》,第53—60页。

(57)《永远跟着毛主席走》,《人民日报》1950年10月3日。

(58)《多年不通气的弟兄今天团聚在毛主席的周围——西康藏彝两族代表和文工队参加首都国庆盛典前后记》,1950年12月11日。

(59)《多年不通气的弟兄今天团聚在毛主席的周围——西康藏彝两族代表和文工队参加首都国庆盛典前后记》,1950年12月11日。

(60)《周总理欢宴各民族代表》,第1版。

(61)《我省藏族晋京代表团报告此行观感》,1950年11月26日。

(62)《周总理欢宴各民族代表》,第1版。

(63)名贵衣料、西番织绒。

(64)《多年不通气的弟兄今天团聚在毛主席的周围——西康藏彝两族代表和文工队参加首都国庆盛典前后记》,1950年12月11日。

(6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逄先知主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203页。

(66)《天津三万余人集会欢迎各民族代表团》,第1版。

(67)郭哲:《政治仪式与权力秩序——中国国庆大阅兵(1949—2009)的政治学分析》,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2016年,第42页。

(68)王倩:《新中国成立初期少数民族代表赴京参加国庆活动探析》,第15页。

(69)《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各民族代表参加国庆节的报告》,《人民日报》1951年3月22日,第1版。

(70)《带着全国各兄弟民族深厚的友爱回来我省晋京藏彝代表发表书面谈话》,《西康日报》1950年12月10日,第1版。

(71)《周总理在宴会上致词》,第1版。

(72)参加联欢大会的有来京参加国庆盛典的各民族代表暨各民族文艺工作者,中央人民政府各机关、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负责人和干部,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北京市工人、学生、市民和各民族人民的代表共三万一千余人。

(73)《显示着各民族空前的大团结国内四十三个民族代表在北京举行盛大联欢会》,1950年10月24日。

(74)《大会向毛主席致敬函》,《云南日报》1950年10月24日。

(75)1950年3月,斯德哥尔摩世界拥护和平大会发起“和平签名”运动,中国政府响应“斯德哥尔摩宣言”抵制原子武器的决议,朝鲜战争爆发更加坚定了中国政府与民众“维护和平”的意愿。全国人民展开禁止原子战争的和平签名运动。

(76)《全国赴京各民族代表在和平宣言上庄严签名》,《西康日报》1950年10月29日。

(77)《各民族代表团离京前上书毛主席致敬》,《西康日报》1950年11月2日,第1版。

(78)卓人政:《邓小平关怀西南各民族庆祝国庆代表团》,《红岩春秋》2022年第9期,第19页。

(79)《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各民族代表参加国庆节的报告》,第1版。

(80)胡钧:《各民族代表首次在北京团聚——追忆少数民族招待委员会》,第52页。

(81)刀结:《“有了毛主席少数民族才能得到平等”——晋京参加国庆节观感》,第2版。

(82)卓人政:《五十年前的那次国庆——1950年西南各民族国庆代表团活动纪实》,《今日民族》2000年第10期,第7页。

(83)《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各民族代表参加国庆节的报告》,第1版。

(84)刀结:《“有了毛主席少数民族才能得到平等”——晋京参加国庆节观感》,第2版。

(85)柏生:《太阳照到西南深山里——访西南各民族代表团》,《人民日报》1950年10月16日,第3版。

(86)《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各民族代表参加国庆节的报告》,第1版。

(87)《各民族代表团离京前上书毛主席致敬》,第1版。

(88)《带着全国各兄弟民族深厚的友爱回来我省晋京藏彝代表发表书面谈话》,第1版。

(89)四川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民族宗教华侨编:《四川文史资料集粹》第5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347页。

(90)四川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民族宗教华侨编:《四川文史资料集粹》第5卷,第347页。

(91)西藏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副主任、主任,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副秘书长、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92)甘孜州志编纂委员会:《甘孜州志(下)》,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094页。

(93)谭世圆:《连通心灵之旅:1950年云南少数民族国庆参观团考论》,第28页。

(94)黄钰、郎维伟、陈建樾:《实证微观意识范式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青海民族研究》2020年第4期,第32页。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D633

引用信息:

[1]李金涛,王小彬.新中国成立初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考察——以1950年西康少数民族国庆参观团为中心[J].西藏研究,2023,No.199(02):9-21+161.

基金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美英涉藏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8ZDA192)阶段性成果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